消解心中的悶氣,要化悶氣于無形
悶氣積壓在心中久了,就像等待迸發的巖漿,從里到外都是滾燙的,很容易傷害到他人。在生活中,若不及時消除心中的悶氣,將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巨大的傷害,尤其是對某個人形成的悶氣。或許,我們常常看不慣某個人的習慣,討厭某個人的說話以及行為方式,而且,出于顏面或自尊沒有辦法向對方說明,但是,我們卻不能制止心中那股“悶氣”的不斷滋長,直至最終崩潰。事實上,每個人都歡迎不同的意見,相比較而言,他們更不喜歡不聲不響就生自己氣的人。所以,如果你對某個人生了“悶氣”,不要放在心里,試著用委婉的方式表達,化“悶氣”于無形,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傳統的中國人似乎更傾向于生悶氣,他們更容易被消極情緒影響,憤怒的情緒就像洪水一樣,堵不如疏。心中有了悶氣,我們就要想辦法疏通,學會自我調節,生氣時尋找合適的渠道,適當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否則,只生悶氣會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有時候,兩個人之間生悶氣,剛開始時可能大多是不滿情緒或憤怒的“小氣”,但是,由于郁積在心中的矛盾一直沒能得到解決,相互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惡劣,結果矛盾更加嚴重。“小氣”逐漸滋長為“大氣”,甚至會引發一系列悲劇。
去年,王先生舉家搬到了繁華的深圳市區,原以為以后的日子會越過越好,但是,沒想到由于孩子的教育問題,他時常與愛人發生矛盾,兩人關系日益惡化。王先生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言辭,每次吵架都說不過能說會道的愛人,因此,每次吵架之后,他就一個人到衛生間生悶氣。
那天,王先生在家里等著兒子回家,等了很久還是不見回來,生氣的王先生開始不由自主地埋怨愛人:“看天這么晚了,孩子還沒回家,都是你慣出來的。”愛人當仁不讓,兩人又吵了起來,不一會兒,從網吧回到家的兒子看見爸媽正吵得不可開交,索性躲進屋里玩電腦。吵了半天,兩人都疲倦了,愛人不再搭理王先生,到了臥室躺在床上睡覺,王先生的氣還沒有消,他把自己關進廁所里悶頭抽煙。他一邊抽煙,一邊思索,越想越生氣,心中的怒氣像快要噴出的巖漿,阻攔不住。
過了幾個小時,王先生突然從廁所里出來,氣憤地大吼:“這日子沒法過了,還不如一把火燒了干凈。”說完,王先生就摔門而去,過了好一陣子,他回來了,手中提著沉甸甸的汽油,嚇得愛人、孩子奪門而逃。這時,家中已是濃煙滾滾,王先生站在屋門口放聲痛哭了起來。
王先生對愛人有相當深的“悶氣”,但是,他并沒有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反而和愛人短兵相接,導致兩人的矛盾越來越嚴重,直至最后點燃了自己心中長久以來的“悶氣”,“原子彈”終于爆發了,造成了悲慘的結局。其實,生悶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招致更嚴重的后果,特別是在夫妻之間,更是如此。夫妻如果有什么矛盾,可以敞開心胸,吐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對方有某些行為讓自己生氣,我們也可以委婉地向對方表明,這樣一來,矛盾弱化了,心中的悶氣自然也就消釋了。
老伯的老伴前不久去世了,他常常一個人悶悶地坐在那里,眉頭緊蹙著,似乎總是在生氣。如果有人跟他打招呼,他也會報以一個微笑,接著,就會打開話匣子,開始說起自己的兒子、女兒、媳婦的種種不是。那些抱怨的話別人是不能接口的,只能靜靜地聽,大家都感覺到這是一個難相處的老人家。
有一次,老伯正在進行冗長的抱怨,旁人問道:“你有沒有跟兒女講過你的這些不滿呢?”老伯愣了一下,大聲說道:“這還要跟他們講嗎?他們是做子女的,自己當然要知道父母的不滿啊!只有那些不孝順的,才需要我講。”旁人呆住了,老伯接著說:“他們要是沒順我的意思,我就不跟他們講話,叫我爸爸,我也不搭理,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怕我,就不會不孝順我。如果不怕我,就會不孝順我,就會放我一個人自己住,那時,我就可憐了。”說著,老伯似乎露出來一絲微笑:“現在,我已經三天都不理他們了,媳婦叫我,比平時更多遍了。”
這的確是一個喜歡生“悶氣”的老伯,在他那固執而又蠻橫的邏輯里,似乎總是自己在跟自己生氣。或許,老伯沒有贏得預期的對待,就學會用自己的情緒去勒索他人了,事實上,這是一種極為不恰當的做法,生悶氣只會把自己推向孤立無援的境地。如果這位老伯能夠委婉地說出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對兒子、媳婦與女兒表達關心,那么,一家人是可以和睦而溫馨地相處的。試著放下自己對他人的“悶氣”,如果自己心中真的有什么想法,就委婉地告訴對方,將自己的情緒反應如實地告知對方,這樣對方才能清楚地知道你到底為什么而生氣。而且,這樣既可以解決與他人之間的問題,還可以消解心中的悶氣,化悶氣于無形,使自己的情緒回歸平靜。
上一篇:活在虛假的人設里,沒有誰是安寧的
下一篇: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