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過勞死:疲勞綜合癥
我們常說:“能者多勞。”但是,能者也不能像“永動機”一樣不知停歇地工作,所以,如石雕般端坐在電腦前直到凌晨的“工作狂”,最容易出現健康問題。
2011年4月,在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一名年僅25歲的員工去世了,死因是由病毒性感冒引發的急性腦膜炎。雖然此后普華永道發表聲明說,不能直接斷定她的死因為“過勞死”,但在一些專家看來,病毒性腦膜炎的發作與過度疲勞引起的免疫力下降有關。
這位女碩士生前,在自己的微博里一度說到“忙到天昏地暗”“我要睡覺”“世界睡眠日,太諷刺了”之類的話。而這個年輕生命的凋謝,也引起了網絡上關于白領健康問題的熱烈討論。
在一線城市里,職業競爭普遍很激烈,所以,職場壓力自然也就很大,尤其是一些白領,為了高薪和更好的工作機會,他們往往需要負荷高強度的工作,加班自然也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我們也因此為這種壓力下的隱患而暗暗地感到擔憂。
有專家稱,過高的工作負荷造成高度的心理應激,使人體的緊張程度過高,心理能力使用過度,從而造成心理疲勞。相反,心理負荷過低的單調工作也會引起心理疲勞,單調、乏味、長時間地從事一件事情會引起操作者極度厭煩,它能引起和加速操作者心理疲勞的產生。
很奇怪的是,許多已經工作的人會掉入這樣一個怪圈——工作是為了賺錢(僅從物質層面分析),賺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很多人的初衷就是如此,但是,最后似乎在“賺錢”到“更好生活”的過渡中迷失了自己本來的目的。于是,我們本來的理想就被扼殺了,變成了:工作是為了賺錢,要賺錢就要更加賣命地工作。我們的生活應該是放射的,由一個穩固的點發散出許多豐富的內容;而不是像三角形,把多姿多彩的日子收縮在一個范圍內。
除了情緒,疲勞狀態還容易給我們帶來一些身體上的不適。過度腦力勞動、精神長期緊張很可能導致“疲勞綜合癥”,其癥狀有精力不足、注意力分散、胸悶氣短、心悸、失眠、健忘、頸肩腰背酸痛、遇事緊張等。
享受生活,是要努力去豐富生活的內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質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閑;散步、登山、滑雪、垂釣,或是坐在草地或沙灘上曬太陽。在做這一切時,讓雜念中斷,讓煩憂消散,讓靈性回歸,讓幸福重現。用英國小說家喬治·吉辛的話說:“是過一種‘靈魂修養的生活’。”
我們偶爾還可以“囂張”一回,什么也不準備就上街,四處走走看看,肆意地享受每一分、每一秒。無人之時,赤足走出戶外,用身體好好地感受世界的美麗與和諧。這種狀態就好像林語堂先生說過的:“我總以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種對待人生的自然態度。”我們不應該把生活只濃縮成工作。應該適當休息,培養自己隨遇而安的情懷,處事“糊涂”一點,不要處心積慮地算計。可以的話,我們應該多去旅行,跋山涉水,去一些地方冒險。
我們時刻告訴自己,生活本是豐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學習、賺錢、求名,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去享受。比如:可口的飯菜,溫馨的家;藍天白云、紅花綠草、飛濺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與草原等等大自然的形形色色;甚至遙遠的星系,久遠的化石……我們還可以試著去參與各類的活動,如詩歌、音樂、沉思、交友、談天、讀書、運動、節日慶典……
其實人生就像是一列沒有回程的單程火車,如果我們的腳步太過匆忙,我們就會錯過很多美麗的風景。對于“加班族”“工作狂”來說,放慢腳步,學會對生活喊停,學會享受生活,才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人生哲學。
上一篇:要幸福就繼續往前走:提防戀舊心理
下一篇:讓人恐懼的“吸愛鬼”:情感饑渴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