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維的根本——理解人性
以下情形你或許并不陌生:大學剛畢業的你,滿腹詩意,一心向往夢和遠方,父母卻說你還是就近找份穩定工作吧;你滿世界尋求心靈默契的伴侶,朋友卻說那個男生那么愛你又那么好,你怎么還亂找;60后老板抱怨90后我行我素,太不聽話,90后員工抱怨60后老板死腦筋、不知變通。
生活中,每個人由于立場不同、經歷不同,很難了解他人的感受。不了解他人,就不懂得接納他人,更別說為他人著想了,誤解糾紛往往就是這樣產生的。
過分注重個人的感受,忽略他人的感受,這是很多問題產生的根源。許多交往溝通中的沖突源于人與人之間思想不同,容易存在許多的分歧,此時,如若總是以“我”為中心來想問題、辦事情,就難免與他人發生碰撞、摩擦,甚至交惡。
小文和小雅同住一宿舍,是同事兼好友。最近小雅終于遇到了自己喜歡的男孩,正在熱火地談戀愛。男孩善用甜言蜜語,哄得小雅幸福無比。不過敏感的小文從細微處發現,男孩明顯是一個油嘴滑舌的不可靠的人。但小雅被愛情沖昏了頭腦,對男孩認識不清。于是小文毫不猶豫地向小雅指出了男孩人品有問題。
從情理上說,小文這樣倒也蠻仗義的,沒什么壞心眼,純粹是為了幫助小雅。
可是令小文萬萬沒想到的是,小雅非但不感激,反倒倒打一耙:“你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吧!你沒看到我這么幸福嗎?你嫉妒吧?”于是小文只得沉默,雙方的關系一時間陷入了僵局。
接著,小雅把此事告訴了男孩,男孩聞后,極力表白自己,非常懇切地說自己是真愛,并且把小文污蔑了一番。于是兩好友的關系面臨破裂了。
小文正是因為不懂換位思考,沒有考慮到小雅可能的過激反應,才急切地把問題赤裸裸地揭穿,并導致了后續的一系列不良反應。不理解人性的特點,小文所付出的努力和情感,只能被當成驢肝肺。
當長久以來一直期望愛情的小雅遇到一個擅長甜言蜜語的男孩的時候,她極有可能陷入了幻想里,并因此削弱了自己的判斷力,誰再說什么也聽不進去。小文在一開始就應該考慮到這一點,從而有所改變,而非簡單粗暴地一刀捅破。
實際上,小文采取試探和引導的行動方案更為妥帖。她可以反復對小雅做出暗示:該男孩怎么怎么不行,讓小雅自己去醒悟及注意,當小雅開始動搖和疑惑的時刻,再站出來點破該男孩的問題,這樣也比一開始就點破好。
交往溝通的要點是理解和體諒。說話辦事之前不妨想一想:假如我是他的話,我會怎么想、怎么做?誰都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而要懂得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可能忽然間會發現“哦,原來是這樣”。如果我們聽說有人將一年賺上一個億說成小目標,第一直覺就是此人太離譜。但當我們知道說此話的人是王健林時,去站在他的位置上想一下,也就不難理解。有了理解和認同來作為溝通基礎,什么困難都容易解決。如果能事事都這樣想,就肯定會少了爭吵,多了和諧,少了矛盾,多了理解。
西方有句諺語:要想知道別人的鞋子合不合腳,穿上它走一英里。人際交往的秘訣之一,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體會對方的想法和情緒,了解對方的態度和觀點,并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這樣不但能贏得對方的好感與認可,而且能更清楚地了解對方的思想,揣摩對方的想法、反應等,以便于你據此制訂與對方交往的最佳策略,從而獲得更多的機會與價值。
人性當中,是有非常強烈的戒備心的,尤其在這個詐騙、謊言遍布的時代,你如若直接告訴人什么,他人一般都會本能地懷疑及反對,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所以,假如你想要讓他人購買你的保險單,就切莫直接對人說:“您買單吧,這對您好處極多!”這會將人嚇跑的。你得學會彎彎繞繞地說,去擺事實、講故事,委婉地暗示對方提前參保怎么好。注意,絕對不能觸碰到客戶敏感的反欺騙警戒線。
如果你推銷的是旅游產品,也不能一上來就直接說:“風景無限,暢享天下!”你不能以直接的自吹自擂觸碰對方的警戒心理。你的旅游廣告可以這么寫:
“你是愿意待在沉悶的辦公室里,憋著氣承受壓力;還是愿意馳騁在內蒙古大草原上,暢快地呼吸新鮮空氣?”如果你看到這樣的文案,會否有去旅游的沖動呢?
其實,換位思維不是一種復雜的技巧,而是一種明智的態度,只要你愿意,你就能學會。平時的練習過程中,請注意以下的幾點:
(1)交往溝通中,承認他人的不同,忌先入為主,要克制自己的主觀評論的欲望。
(2)適時提問,更深入地了解他人對某事的看法,據此決定自己的溝通方法及策略。
(3)運用他人的思考方式,重新審視某件事,如果發現某環節自己難以接受,就及時將之糾正。
上一篇:掙脫自卑的枷鎖,成功近在咫尺
下一篇:既然要吃虧,不如主動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