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開暈輪效應,了解他人的與眾不同
生活中,我們會本能地認為長相漂亮的人更可愛、更聰明、更可信,所以對他們的好感加重。所以,不必譴責這是個“看臉”的時代,誰讓我們的心不由自主呢?
當年《中國好聲音》非常之火,許多選手說自己之所以來參加這個節目,是因為它“不看臉”,對這種“盲選”他們很認同,于是滿懷期待地來了。這些選手大多有著音樂上的實力,但外貌上差了些,不是那么靚麗,他們也曾多次參加選秀,卻因此被刷,后來《中國好聲音》的“盲選”的比賽方式將他們吸引來了。
上面這件事所涉及的“盲選”這個炒作點,反映出了一種暈輪效應。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認知者對一個人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后,他還傾向于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好者會更好,壞者會更壞。暈輪效應會使人因為被他人某個異常醒目的閃光點或者優點吸引而忽略此人的缺點或不足。
暈輪效應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思維誤區。它遮蔽了我們的視線,讓我們看不到事物的真實特征。簡單來說,在第一印象后,你可能會因為別人長得丑而看不順眼,繼而錯失良機;也可能因為別人長得好看就輕信對方的話,被騙財騙色也沒什么可奇怪的。不光是對人,對待事物也存在著這種傾向,如我們通常會認為一家聲譽良好的制造商的產品質量肯定過關,從而不去深入地對其調查等。
暈輪效應提示我們,人們經常會被個人偏好所誤導,從而忽略了判斷的客觀性與全面性,導致自己不能客觀地評價他人。那么,怎樣才能盡可能地避免暈輪效應的不利影響呢?
甩開第一印象,深入地了解。人際交往中,與人初次見面留下的第一印象常常是十分強烈的,它會對以后的接觸起著強烈的導向作用。但如果單憑第一印象就妄下結論,十有八九會出問題。
有時我們會根據間接的資料,如通過他人的介紹或傳媒的宣傳等間接途徑,自以為認清了他人,這種印象一時難以改變。
但我們并沒有全面充分地掌握理性材料,所以會做出偏頗的歸納、不科學的概括。人們通常會通過本能及有限的經驗對他人做出結論性的判斷,如“頭發長、見識短”等。這些觀念容易左右人們的判斷意識,如果迷陷于這種定型模式,不經過具體觀察及分析,就會陷入機械論,得到不完全確切甚至是完全錯誤的判斷。
我們對此應有所警惕,要學會拋棄成見,經過諸多觀察和了解后,全面地對人分析判斷,要盡量發掘出優點。否則,就可能錯失人才或機遇。
湯磊與別人合伙搞了一個設計公司,在招聘員工時,有一個名叫吉米的小伙子前來面試,他看這個小伙子有些結巴,又留著一頭嬉皮士的長發,滿臉胡須,便沒有錄用此人。
半年后,湯磊的公司業務上漲,人手不夠,又開始招聘。那個叫吉米的小伙子又來了,因為第一次的印象不好,這一次他連面試的機會都沒給他。
可是,沒過幾天,湯磊接了一筆大單,公司里的設計人員反反復復設計也不能讓客戶滿意。他到其他公司借了幾個人,設計出來的東西,也一樣達不到客戶的要求。正在犯難時,有個好友帶了個小伙子來幫他解決難題。他一看又是上次那個人,心中不悅,但礙于朋友的面子,便藏起了心中的成見,靜靜地看他們工作。令他沒想到的是,吉米有著無窮的創意和獨特的思維,設計水平出類拔萃,僅用一天時間,便干完了活,交給客戶后,對方十分滿意。湯磊發現,吉米有著強烈的責任感,還有一種獨特的幽默感。這時候,他趕緊放下架子,邀請吉米加盟自己的公司,可是人家已經“名花有主”了,正在一家大型公司上班。
湯磊這才明白,如果你只是從外表去判斷一個人,尤其是你已經先入為主地認為這個人很討厭的話,你就很難看到他的一些優秀品質。
這件事給了湯磊一個很深刻的教訓,此后他在用人上盡量拋棄先入為主的成見,盡量給別人展示自己的機會,希望以此發現別人的優點,避免錯失人才。
人才輩出的時代,人才或是蠢才是無法一眼看透的。要真正了解一個人,需要長時間的細致徹底的觀察,這樣才能正確評估出一個人的價值并給予他合適的信任。
其實,人與人是有差異的,你不能強求別人都和你一樣。認識到這一點,你就會減少一些反感和厭煩的情緒,更多地了解對方,并努力去尋求對方的親近和認同。求同存異、攜手共進,才是一種成熟的處世方式。
人與人之間不能相互理解及接納,往往是彼此心存偏見、主觀臆測的結果。假如先入為主,抱著厭惡和冷漠的態度,縱然像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這樣聰明、杰出的人物,也會擦身而過,留下人生遺憾,改寫事業軌跡。所以,下次判斷一個人的時候告訴自己耐心一點,先多了解再下判斷,不然,你很可能錯過良機。
就是如此,我們的理性一不小心就會被暈輪效應造成的個人偏好所欺騙。更可怕的是,個人偏好是可以人為創造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理性可能被別人利用了卻還不自知。
總有些人會出于各種目的刻意地迎合你的個人偏好。例如,他人故意穿著和你色調接近的衣服,故意說你愛聽的話,假裝和你有相似的價值觀,等等。有的產品銷售人員會先給你講一個煽情的故事,讓你同情甚至認可他,從而使你樂于購買他的產品。最過分的,是有的推銷員為了拉攏人,故意為一個本來就該有的折扣和銷售經理爭得面紅耳赤,最后甚至不惜以辭職迫使對方同意打折。這時他已成功地將他變成了你的“自己人”,從而讓你毫不猶豫地掏腰包。別說,還真有點兒“苦肉計”的味道。
生活中,如果你的取舍決定是基于你待見或討厭某事物而做出的話,你需要冷靜地想一下,你有沒有被暈輪效應閃昏了頭。
上一篇:生活已經很苦了,何必想那么多
下一篇:直面恐懼,讓自己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