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會讓心中燃起怒火
薩謬爾森說:“人們在交往中應多一些體諒而非責難。”對于一個犯錯者來說,他所需要的是指教與原諒,而不是怒罵與責罰。當你試著去原諒一個犯錯的人,你會驚訝地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原諒和教導更能讓一個人醒悟與進步。在現實生活中,面對他人的過錯,大多數的人總是習慣于憤怒地指責對方,甚至采用一些看來很殘忍的方式對其進行責罰。因為,這樣一來,他們才感覺到內心的不滿被發泄了出去,而對方又受到了真正的懲罰,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怒罵與責罰只會讓對方感到更受傷,在他心里,第一感覺并不是意識到自己錯了,而是感覺到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嚴重傷害。似乎,責罰者并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反而因為怒罵而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而原諒與教導就不一樣了,原諒與教導能使一個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錯誤,同時,他還會對你心存感激。所以,我們要學會認清一個規律:面對他人的錯誤,教導比怒罵和責罰更管用。
佛說:“當你戰勝了嗔恨的心魔,生命因此更自主、自在與自由。”原諒了別人,我們才是真正的強者。那些怒罵、責罰他人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強者,他人的錯誤需要我們的指教,而我們內心的心魔則需要我們自省,克制內心憤怒情緒所帶來的不良言行,戰勝自己。印度領袖甘地曾要求自己不要怒罵任何人,他這樣說道:“我知道這很難做到,所以,用最謙恭的態度,盡量達成這項自我的要求。”一個人的心如同一個固定容量的容器,當關愛越來越多的時候,憤怒、仇恨就會被擠出去。試著放棄心中的憤怒,努力克制嗔恨的心魔,原諒他人,給予他人以寬容的教育,不要總是怒罵、責罰,而是學會諒解。
有一天,發明大王愛迪生和他的助手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一夜,終于做出了一個電燈泡。他們非常珍惜這個成果,就叫來一個年輕的學徒,讓他把這個燈泡拿到樓上的實驗室好好保存。這名學徒知道這是個重要的東西,心里非常緊張,結果在上樓的時候,不住地哆嗦,一下子摔倒了,把電燈泡摔得粉碎。愛迪生感到非常惋惜,但并沒有責罰這名學徒。過了幾天,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又用了一天一夜制作了一個電燈泡,做完后,愛迪生想也沒想,仍然叫來那名學徒,讓他送到樓上。這一次,什么事也沒有發生,這個學徒安安穩穩地把燈泡拿到了樓上。事后,愛迪生的助手埋怨他說:“原諒他就夠了,你何必再把燈泡交給他呢,萬一又摔在地上怎么辦?”愛迪生回答:“我這是在教導他,原諒不是光靠嘴巴說說的,而是要靠做的。”
試想,如果我們處于愛迪生當時的處境,或許早已經火冒三丈,開始怒罵那位學徒,甚至會選擇開除對方作為一定的懲罰。有的人習慣于責罵他人的錯誤,尤其是自己的利益遭受到一定損失的時候,他的情緒會一下子失控,憤怒占據了他的內心,而那些指責和怒罵就會隨之脫口而出。其實,我們可以仔細想一想,怒罵與責罰他人并不會消減我們內心的不愉快,反而使那種惡劣的情緒有加劇之勢,同時,還增加了一個情緒不滿者,就是那個被自己怒罵、責罰的人。所以,在任何時候,原諒他人,給對方以指導,這都是一個有益的選擇。
王先生在中午有個特別的習慣,就是外出散步,或許每次都認為自己走得并不遠,因此,即使他一個人在家里,王先生也不會鎖門。這天中午,王先生像往常一樣外出散步回來,突然,他聽到了臥室傳來輕微的響聲,樂觀的王先生搖了搖頭,家里怎么會有別人呢?這時,小提琴的聲音響起來了,而且聲音越來越大,王先生腦中冒出個念頭,難道是有小偷?他慢慢走進了臥室,果然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正在撫摸自己珍藏的小提琴,那小提琴就好似自己的生命一般,一向性格溫和的王先生沉下臉,他覺得這個少年一定是小偷,于是,王先生站在了門口,用身體擋住了孩子的去處。這時,王先生看見少年眼里滿是膽怯和絕望,那種眼神十分熟悉,不禁讓王先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一瞬間,王先生臉上堆滿了笑容,他決定寬容這個孩子。
王先生笑著說:“你也是來找王先生的嗎?我猜你一定是他的學生吧,而且,你小提琴拉得不錯哦。”少年愣了一下,警惕地問道:“那你是誰?”王先生回答說:“我?我是王先生的朋友,本來打算邀請王先生一起散步,沒想到他已經走了,真是掃興啊!”說完,他的目光移到了小提琴上,好奇地問道:“這是你的小提琴吧,真漂亮,王先生曾經也有跟這樣子差不多的小提琴,聽說他贈送給了一個學生,希望這個學生跟你一樣,是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少年遲疑了一會兒,點點頭,說道:“既然王先生不在家,那我先告辭了。”說完,少年小心翼翼地將小提琴拿走了。
三年過去了,在一次音樂大賽中,王先生被邀請擔任決賽評委,最后,一位名叫科奇的男孩奪得了第一名。在評分時,王先生覺得自己好像在哪里見過他,但一時又想不起來。這時,科奇拿著一只小提琴匣子來到了王先生面前,他漲紅了臉,說道:“王先生,你還認識我嗎?”王先生一片茫然,科奇眼里似乎有淚:“您曾送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著,直到有了今天!三年前,我無意走進了你家里,被你發現了,可是,好心的你并沒有責怪我,反而說你是王先生的好朋友……”科奇打開了琴匣,王先生一眼就認出了自己那把心愛的小提琴,他笑了,因為這位少年并沒有讓自己失望。
王先生的寬容讓少年重新拾起了自尊,而且,挽救了一個迷途少年的靈魂。如果時間倒流,王先生選擇怒罵、責罰等方式來對待少年,那么,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位優秀的小提琴家了。三年過去了,科奇對王先生的寬容依舊那么難以忘懷,因為那份寬容帶來的教育,讓少年對王先生充滿了敬仰之情。
上一篇:持續是一種力量,助你成就非凡
下一篇:挫折的泥土里總是蘊藏著成功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