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活在“當下”
關于幸福的定義,一直以來有無數種說法。有人說:“幸福是一種主觀意識。”有人說:“幸福是一種純粹的個人感覺。”有人說;“幸福就是物質方面的滿足。”有人說:“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還有人說:“幸福不是一種單純的生理反應,它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體。”你覺得那種說法更更圓滿呢?
那些真正幸福的人,除了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快樂的之外,其生命整個狀態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的一生體現了生命的意義。就算有經歷痛苦的時刻,這些人也清楚這些痛苦的真實意義,他們明白這些痛苦過后,就是幸福的彼岸。或者可以說,這些痛苦就是幸福的一部分,痛苦也可以算作幸福的一種方式。因此,真正幸福的人是沒有不幸福的時刻的。
當人體感到幸福和愉悅的時候,人體在生理方面也會有所反應,即身體內的內分泌系統開始活躍。這時,血管內就會大量分泌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由于它能讓人有快樂的感覺,所以我們稱它“快樂素”。簡而言之,快樂就是愉快地活在當下,即人體的內啡肽開始分泌。而意義,則指在整個生命過程中,一個人有明確的方向、有遠大的理想,明白自己的每一步是在向那個方向前進。只有這樣的人,其體內的內啡肽才會持續不斷地分泌。
如今的社會,提前衰老、提前得病、提前死亡已經見怪不怪。現在,不少人都過著“吃得比豬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的日子,他們的生存哲學是“40歲以前用命換錢,40歲以后用錢換命”,甚至還有人信奉“60歲以前拼命工作,拼命享受,60歲以后死了也值”的人生觀。
中國有句老話“居安思危”,很多人都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并且貫徹到底。然而,長久以來,“危”都被人們給擴大了。很多人都認為人生無常,危機隨時都有可能出現,不在今天就在明天。另外,人們還被灌輸這樣的思想,“今天得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省吃儉用,只有抓緊一分一秒去奮斗,我們才能有一個美好而幸福的明天。
在互聯網上,筆名為雨點作者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不必為將來而廉價生活》。大致內容是:“我”陪同一家德資企業的代表Nina小姐去購物,她打算為她的三個非洲養女挑選圣誕禮物。走到一家珠寶店,Nina小姐中意一款價值l8000元的羊脂玉項鏈,并準備買下來送給大女兒。那款項鏈確實不錯,漂亮、圓潤、有光澤、有質感。可是,如果買了項鏈,就沒有足夠的錢給另外兩個女兒買禮物。這時,“我”向Nina小姐建議,“不如為您的大女兒挑選另一款,跟這款項鏈的樣式差不多,只不過略微小點。而且在打折區內,只需要6000元。如此一來,就有足夠的錢為三個女兒買禮物。沒想到,Nina睜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說:“噢,那孩子是那么的可愛。我覺得,她非常值得擁有這樣的一條項鏈。”
聽到她這么說,“我”頗感意外。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里,一般只有某件東西買得值不值,還沒有聽說過,某個人值不值得擁有某件東西。最后,Nina還是買下了那條項鏈。Nina這樣跟“我”解釋,“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壞習慣,他們總認為節省能讓生活變得更保險,并因此讓自己現在的生活變得潦草而廉價。其實,這是一種對生活不自信的表現,而沒有自信的人生是很可悲的。”是啊,打了折人生幸福不到哪里去。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是最不缺的。用咱們父母的話來說,“我們過日子一直都需要精打細算,買東西最好買打折的,這叫做細水長流,如果不這樣,就不能保證明天過更寬裕的生活。”明天如何誰也不知道,但現在的生活卻一直都要在打折中進行。這么一來,日子恐怕僅限于能夠生存,根本談不上享受當下、快樂生活。因此,當你為了明天而省略了今年應有的享受時,我們的生活已經被打了折了。商品打折無可厚非,但生活打折就有待商榷了。
誠然,過分追求奢侈的生活、揮霍無度是一種浪費,但過于克扣自己是不是就完全正確呢?在日常生活中,某些必需的物品還是應該買的,雖然我們的老祖宗以前沒有它們,而且他們也都活了過來,但是,我們要跟得上潮流,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如今我們有這個條件享受一定的物質文明成果。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放棄呢?就算是要懷舊或者返璞歸真,也沒有必要弄得自己像苦行僧。
或許,唯一阻止我們享受的就是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那些根深蒂固的消費觀,“應該將可以不花的一塊錢省下來”。從剛懂事的時候開始,家長、老師就不停地在我們耳朵旁邊說:“要勤儉節約,千萬不要亂花錢。”還記得,我上初中時有一門勞動技術課,老師特意叫我們如何補襪子、補衣服,目的很簡單,讓我們學會“節約”。“衣服、襪子有了小窟窿不要丟掉,打個補丁可以接著穿。俗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千萬不要忘本。’”這些話耳熟嗎?21世紀的今天,如果有人提到“補丁”這個詞,出現在人們腦海中的第一感覺,可能已經變成計算機軟件的修補程序,而不是衣服上的“補丁”。
一切靠節儉的年代過去了,如果靠牙縫里擠“鋼蹦兒”過日子,恐怕一輩子也富不起來。要想成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我們就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創造。節流只是治標之法,只有開源才能真正冶本。
人們都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溫飽問題應該早已不是一個問題了。事實上,生活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艱辛。不買房子,我們也不會露宿街頭;不為子女攢錢,他們也能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不在每個周末加班,我們所在的公司也不會倒閉;不省那幾塊錢,我們也不會餓肚子……為看不到的將來,我們已經犧牲了太多。為了明天、為了以后,我們從小就辛辛苦苦地學習;為了看不到的明天,我們長大后依舊在努力著;為了遙遠的以后,退休的人們也不愿意閑下來休息一會兒。這樣的人生不會太累嗎?
其實,無論多少個今天離我們而去,明天總像傳說中的神話一樣遙不可及。為了追逐明天,我們犧牲了和家人在一起相聚的機會,放棄了和所愛的人相守的機會,忽略了和朋友在一起暢談的機會……我們得到了什么,一個不可知的明天嗎?或許,最可貴的就是今天,就是當下。
親愛的朋友,請你務必記住一點,在可以百分之百享受的“當下”,千萬別給自己的生活打折。遇到愛的人的時候,盡量把握每一個在一起的機會,如果給得起現在,最好不要空許一個未來。幸福就是活在當下,珍惜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只有將真實還給生活,享受每一個生命的瞬間,明天才更值得去期待。
有人說:“人生一共就像一份考卷,它一共有四道試題,分別為學業、事業、婚姻、家庭。只有平均分高才能算做及格,切忌將太多時間精力放在一道題上,不然就會得不償失。”確實如此,在人生這場考試中,“偏科”是最要不得的,那樣難免會吃大虧。如果一個人看輕了婚姻與家庭,懶得去精心營造,那么,明天他可能會失去停泊的港灣。如果被忽視的是健康,那明天遠去的就可能是美麗。
從工作中暫時解脫出來,讓自己享受一下生活,你將在工作中會有更出色的表現。幸福的人懂得如何去享受業余時間,享受當下的生活,因為他們知道,這對生存和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為了讓忙碌的人們更幸福,在《時間轉換》一書中,赫特夏芬給了我們一些建議:
1每天最少空出30分鐘的時間,這期間什么事情也不做。
2.每天的日程安排不要太滿,給自己一些計劃之外的時間。
3.抽出一點兒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4.每年享受一個真正的假期,用一周或更多時間來放松自己、享受生活。
朋友,千萬別給幸福打折,幸福是那種復利增長的東西,如果你一直給它打折,你擁有的幸福就會越來越少。快樂的生活在當下,抓住手邊的幸福,這就是我們所能做的。
上一篇:幸福就是當你愛上自己
下一篇:幸福總會慢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