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難中吸收營養,蓄勢而發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在到達光明萬丈的中心之前,黑暗是必經的過程。黑暗并非故事的全部,但它卻經常被略過不提。好不容易逃離黑暗,邁向光明,我們總忍不住要告訴別人我們的信心未曾動搖,不愿承認曾在恐懼中畏縮不前地度過漫漫長夜。
其實,對我們個人來說,身處黑暗的經驗在尋找自我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因為人,需要歷經苦難,需要苦難給予的磨練。什么是苦難?探險是一種苦難,失敗是一種苦難,挫折是一種苦難……
溫室里的幼苗缺乏堅韌的體魄與精神,經不起風吹雨打。而一帆風順的人生,則讓人感到苦惱——我沒有經歷過苦難,我沒有與苦難斗爭的歷程,我少了那份成功過后的成就感。
苦難本身并不可怕,它甚至可以成為我們的一筆財富,為我們的未來支付一筆昂貴的學費。只要,我們的心中有成功的信念,只要我們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爬起來,只要我們還有那股勇往直前的沖勁,那么,我們就可以在摔倒的地方,憑借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我們都會比原來更加高大與健壯。
艱辛并不被看做是意外,而是旅程的一部分。險惡的環境、惡劣的天氣、不小心跌倒了,或是迷失了方向——此類挑戰多半不在我們的能力控制范圍之內,因此可以卸去本我握有主控權的幻象,留出空間,讓真我浮現。而在隨后的一段苦其心志、餓其體膚之后,我們會發現,自己的身體、心志和精神都經過了一次鍛煉。
智者的葡萄藤
擁有一種精神應對苦難時,你就復活了!
1.美國作家布萊克H說過,“水果不僅需要陽光,也需要涼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僅需要歡樂,也需要考驗和困難。”人生在天地之間,就要面臨各種各樣的痛苦和壓力,這些痛苦和壓力對人形成了一種無形的折磨,使很多人覺得人生在世就是一種苦難。其實,我們不必這么悲觀,生活中有各種各樣折磨人的事,但是生命不是一直在延續嗎?人類不也一直在前進嗎?當我們回過頭來再去看的時候,就會發現,生命在歷經各種磨難后,會更加欣欣向榮。
2.李斯特曾說過:“失敗曾是我最大的動力來源。就像想到破產一樣,我會心生警惕,告訴自己要盡力讓業績蒸蒸日上。”所以,我們要修正自己的觀念。其實,害怕失敗和逆境并沒有錯,但如果是一再地想象失敗,就對人生太沒益處了。
3.古羅馬哲學家西尼加LA說,“差不多任何一種處境——無論是好是壞——都受到我們對待處境的態度的影響。”世間的雜志、書報,各項視聽娛樂,無法使我們的內在悠然清心,不過徒增聲色的貪得、是非的愛染。心不動才能真正認清自己,遇到順境不動,遇到逆境也不動,不受任何外在的影響。
命運的叩問
在泥濘的路上,我們跌倒處留下的坑洼,終將蓄滿愉悅的眼淚……
還記得自己走過的這一段人生歷程有哪些難以忘懷的挫折、痛苦和磨難嗎?與當初身處其中的艱辛相比,你現在是什么感覺呢?是把那份磨難的恐懼和傷痛留到了現在,還是已經能笑談著去回憶當時的情景了呢?如果是后者,那你覺得那樣的經歷給你帶來了什么收獲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在競爭環境里,永遠沒有中立者的位置
下一篇:嫉妒是看不見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