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巧
在生活中,如果面對一個冷靜的傾聽者,你就會逐漸知道很多事情,并且對他產生一種好感;反之,如果面對一個喋喋不休的人,你就會覺得整天就像是和一只鳥待在一起,心里不自覺地想逃離。俗話說“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巧”。少說話雖然有好處,但人既然在社會中,要與人交流,就應該說話。若要說話,就應該掌握“話少不如話巧”的技巧。我們在任何場合說話,都要言之有物,否則便應少說,要說則說自己經驗過的感慨之話,說心靈深處衷心之話。那些自己無把握的話不要說,言不由衷的話不要說,無中生有的話不要說,惡言惡語不要說,傷感情的話不要說,造謠中傷的話不要說,粗言腐語不要說。在日常生活中掌握說話的量,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更要做到言簡意賅,不要夸夸其談,滔滔不絕。
據說朱元璋當皇帝以后,想攀附他的昔日伙伴很多,其中一位來到朝廷之上對他說道:“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廬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斗將軍,紅孩子當兵,多虧菜將軍!”朱元璋沒想到此人還算聰明,把話說得得體、含蓄,并沒有讓自己丟臉,于是心里很高興,回想起當年大家饑寒交迫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情形,心情很激動,立即重重封賞了這位老朋友。
得知那人得到封賞的消息,另一個當年有恩于朱元璋的伙伴心想,自己有恩于他,朱元璋應該會給自己更多的封賞。于是,他也來到京城求見朱元璋,朱元璋同樣很高興地接見了他。正當朱元璋要宣布重重封賞他時,他不知是緊張還是高興的原因,于是站起來指手畫腳地在金殿上說道:“我主萬歲!你還記得嗎?那時候咱倆在一起放牛,有一次我們在蘆葦蕩里,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著吃,還沒等煮熟,咱們就搶著吃,結果把罐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您只顧從地上撿豆子吃,一不小心紅草根把您的喉嚨卡了,還是我出的主意,叫您吞下一把青菜,才把那紅草根帶進肚子里的……”
他還在繼續說著,但這時朱元璋早已變了臉色,心想這人竟敢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出自己的丑,哭笑不得,又氣又惱,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只有喝令道:“哪里來的瘋子,來人,給我把他拖出去砍了!”
上面故事里的兩個人,同樣的條件,一個人因為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而升官發財;而另一位不會說話的人卻因話太多,而又言語不當遭到滅頂之災。可見,言多必敗,話多不如話巧重要。
明武宗的時候,秦藩請求加封土地,而他所要求的那塊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緊密關系到社稷民生,但是由于皇帝受人攛掇,已經表示同意了,于是皇帝命令大學士們起草一個加封的詔書。而梁文康奉命起草了這份詔書,聰明的梁文康為了勸說皇帝能夠收回成命,他在詔書里把整個事情的利害關系說得相當清楚,他這樣寫道:
過去皇太祖曾詔令說:“這塊土地不能封給藩王,不是吝嗇,而是考慮到它的地廣物豐,藩王得到后一定會多養士兵馬匹,也一定會因為富庶而變得驕縱。如果這時候有奸人挑撥引誘,就會行為不軌,有害于國家。”現在藩王既然懇請得到了這塊土地那么就加封給你吧。但是得到此地之后,不要在此地聚集奸人,也不要在此地多養士兵馬匹,更不要聽信壞人的唆使,圖謀不軌,擾亂邊境,危害國家,否則,到那時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妻子兒女了,請藩王在此事上慎之又慎,不要疏忽大意。
當皇上看到這份詔書就很憂慮,覺得還是不要把此地封給藩王為好。梁文康在這里巧妙地勸說了皇上不要把土地分封給藩王,從而阻止了土地的濫封。其實,在很多時候,與其喋喋不休地對別人進行勸說,還不如通過一些巧妙的方法盡心適當點撥。這就是“話多不如話巧”的道理。
1.既要說話,也要說得巧
既要說話,又要說得巧,這實在是一門藝術。所以,我們在任何地方和場合,最好能少說話,但是如果到了非說不可的時候,那你就應該注意自己所說的內容、意義、措辭、聲音和姿勢。
2.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
作為一個領導,在什么場合,應該說什么、怎么說,都值得自身認真思考。無論你是探討學問,還是接洽生意、交際應酬或者娛樂消遣,從你口里說出的話,都一定要有重點,要具體、生動,要做到言之有物,才能使聽眾信服。
上一篇:設問與反問,啟發聽眾積極思考
下一篇:話語簡潔有力,往往直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