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問與反問,啟發聽眾積極思考
設問能夠產生懸念,引起人的注意力,引發聽眾思考。如果設問運用得好,就會使講話極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產生讓人無法辯駁的說理效果。常用設問,還能幫助講話者抒發情感,曲折含蓄地表達出某些不便明言的信息。比如,有人在講話中這樣說道:“什么是龍頭?龍頭就是標桿,就是參照系,別的都要服從,都要以此為標準,必須將認識進一步統一到這個總的指導思想上來。”
設問的問話,切忌提一些無關緊要、眾人皆知或者缺乏震撼力的問題,也不需要問得太過頻繁。設問的運用,關鍵就在于為講話內容設計幾個比較醒目、巧妙而又有分量的問題,給聽眾一種好奇感,激發他們等待答案的期待,然后自己作答,娓娓道來。
反問則是不需要回答的問題,答案就在問話之中,就是對問話的否定。反問的運用,可以表達出非常激烈的情緒,在熱情奔放、情緒激昂的場合最適合運用。一連串設計巧妙的反問句,能使講話具有非常大的氣勢,具有極大的震撼力與感染力,讓聽眾聽了之后情緒高漲,熱血沸騰。
一連串的反問,好似連珠炮不斷地轟鳴,整個講話激情飛揚,氣勢雄勁,激憤之情感染了下面每一位聽眾。
卡耐基曾經說過,如果想說服別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舉出例證反其問之,因為反面的例子比正面辯駁更具有說服力。所以,有時候,領導者需要說服別人的時候,你不妨采取反問的手法,舉出一個反面的例子來進行有力的說明。
布里昂明白了拿破侖的意思,雖并不寄希望于依靠拿破侖的名氣揚名,但是他仍不忘作為秘書對主帥的尊重,所以采用表明請教,實際上采用了反問的方式:“請問,亞歷山大的秘書是誰?”證明了大前提的不可靠性,也使拿破侖的結論不攻自破。
其實,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所確定的內容。運用反問能夠增強語勢,把原來肯定的意思表達得更鮮明,不容置疑,所以,也更容易集中聽眾的注意力,給聽眾造成強烈的印象,容易喚起聽眾的想象和激情,這樣的表達方式比正面更能產生力量。反問把答案寓于問句之中,而它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與句子的表面意思相反:如果語句表面意思是肯定的,那么思想內容則是否定的;反之亦然。
為了提醒、加重講話內容,引起觀眾注意,增強語言表達效果,有時需要在講話中進行自問自答,巧妙運用設問、反問,與聽眾形成互動,調動他們積極思考問題,并感染其激情、熱情。
上一篇:設置爆點,調動聽眾的積極性
下一篇: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