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相信任何一個參加過演講的人都明白,平鋪直敘的語言、正正經經地演講,只會讓聽眾覺得生硬突兀,甚至難以接受,如果我們能在說話時候故意賣賣關子,那么,就能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在修辭手法中,先提出問題再回答,就叫作設問。
設問就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正確地運用設問,能引人注意,啟發思考;使得講話內容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闡述人物的思想活動;突出某些內容,使語言起波瀾,有變化。
這段對話中,兒子是聰明的,為了打消母親反對的念頭,他剛開始,先提出了“男老師和女工人”談戀愛這一事實,在得到母親的“贊揚”后,再道明這位男老師就是自己,此時的母親已經被定義在“開明”的一列,自然只得同意。
我們再來看下面一個演講故事:
在主持人一番話中,我們發現,有以下幾點值得推敲。首先,一開始,主持人就切中要害,抓住科學家們擔心的問題,也就是“萬無一失”。接著,他由此設問,以問題引路,自問自答,引出一段解釋,從而消除了聽者的疑問。
可見,善于設問,往往能夠切中要害,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設想的效果。
設問,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常用于表示強調作用。為了強調某部分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所以,每一個預備當眾演說的人,都應該學習如何運用設問的修辭來增強語言的效果,為此,在演講中,你可以這樣做:
1.先設問再回答
設問是無疑而問,演講者自問而自答。設問是一種啟發性的語言藝術。設問后,可以自問自答,也可只問不答。設問用得好,能引人注意,誘人思考,把談話內容變得更加吸引人。設問的另一個作用是讓聽眾產生懸念,就是引起聽眾一種欲知究竟的愿望。
2.設問要巧妙
你所問的問題要巧妙,要順理成章,做好鋪墊,引人入勝,最后一語道破玄機,否則就有故弄玄虛之感。這就好像相聲里的“設包袱”,用迭宕起伏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他人,最后再“抖包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人感覺到強烈的語言效果,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3.可以先只提供部分信息,吊足對方的胃口
一般情況下,你對別人說了上半句話,對方就想知道下半句。但是突然你停住不說了,那么對方就有很強的好奇心,想知道后半句到底是什么。這就是一種好奇心。我們在表達觀點的時候,也可以留一部分,給對方制造一種想要了解的好奇心。當這種好奇心在對方的心里不斷地翻起來的時候,對方就會產生主動了解的欲望,此時,你再適時表明,對方一定會被你的話吸引。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運用這一修辭手法說話時,我們要恰到好處地把握整個談話的進程,從而給人留下難忘、美好的印象。
總之,設問是打開我們成功演講之門的金鑰匙,恰當使用這種修辭手法,就能使聽眾聽完后產生一種愉悅感,真切理解我們的意圖。
上一篇:收集電視節目里有價值的材料
下一篇:比喻修辭,讓語言更加炫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