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懂對方的話外之音
俗話說“打鼓聽聲,說話聽音”,有些時候礙于面子,有的話不方便明說,但是又不能不表達,往往很多人采用含蓄和委婉的表達方法。所以,在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多留意對方每一句話的所指。尤其是對方著重強調的地方,可以說出來的話。這樣才能通曉對方的心事,了解對方的意圖。18歲以后的年輕人逐漸地步入社會,更要學會聽懂話外之音。這樣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八面玲瓏。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更好地聽懂別人的話外之音呢?
1.擴大閱讀面,多儲備知識
一般情況下,知識儲備越多,越能洞察人心。這是因為很多時候,話外音多是通過隱含和暗含表達出來的。這些隱藏的信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豐富的歷史和人文知識,不了解這些知識,當對方有所指的時候,就會不知所云。比如,別人說“揮淚斬馬謖”,在這個典故中,對方已經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表達了出來。如果你不了解相關的典故,就不知道對方在說什么,更加不明白對方的心思和將要采取的措施。由此可見,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才能更加迅速地聽明白話外音,迅速洞察對方的心思。
2.多參加實踐,接觸現實生活
說話是為了交流,要交流就離不開人群。所以,要想聽懂話中之話,就要多參加實踐,多接觸現實生活。實際上,很多知識都來自生產勞動當中。多參加勞動實踐,能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和道理。比如,有人說:“你這人,怎么長了個斑馬的腦袋呢?”實際上這是在夸你口才好,因為“斑馬的腦袋——頭頭是道”。如果你不了解這些知識,可能會覺得別人在罵你呢,因為把你跟馬相提并論呢。所以,多接觸社會,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中汲取營養。洞察的世事越多,你就越能了解別人的心思。
3.多動腦筋,多思考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話外音都是有所積淀的。很多時候,別人并沒有用典故和雙關等知識,而是就事論事。這時候你一定要多動腦子,多思考。比如“指桑罵槐”,盡管表面上看起來目標是桑樹,可實際上卻是槐樹。如果不動腦子,不分析,不思考,就不會懂得對方真正的意圖所在。所以,在和別人的談話中,要盡量多地搜集對方的話中與自己有關的信息,從這些信息中判斷對方的意思。一般情況下,人的言語能掩飾,但是情感掩飾不了。所以,在關注對方言語的同時,感受對方情感的遷移和變化。這對于洞悉話外之音有很大的幫助。
上一篇:召開會議,快速進入正題
下一篇:善于傾聽,掌握溝通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