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本的人,誰都會防備
中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在他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里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一位雕刻家應市民的要求,用一塊粗糙的大石頭精心雕刻出了一座古代英雄的石像。市民們用雕刻家雕刻時鑿下來的碎石塊砌成了一個石臺,將石像高高地立在石臺上,供市民瞻仰,前來觀看石像的人絡繹不絕,并紛紛發出贊嘆之聲。然而沒有多久,石像漸漸地驕傲起來,它開始瞧不起那些把它抬起來的伙伴——大小不一的石塊,它不屑于靠近它們,還對它的伙伴們說:“看我有多榮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你們都高!”這時,伙伴們對石像說:“你不但忘了從前,也忘了現在。從前我們是一整塊,不分彼此,而現在,我們還是另一種樣式的一整塊,而正因為現在的樣式,你才能高高地站在上面,如果沒有我們支撐你,你很快就會摔下去,并碎成千塊萬塊,不復存在。”石像仔細地考慮了以下小石塊說的話,感覺有一些道理,于是收斂了一些。可是,隨著前來觀賞的人們越來越多,它的內心越來越膨脹,沒有多久又露出了本相。一天夜里,驕傲的石像終于倒了下來,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變成了一堆碎石頭。
古語說得好:做人不能忘本,飲水要思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人,不管日后有多高的地位,有多大的權力,獲得了多少財富,有著多么大的成就,都不能忘本,如果自己一朝發達,就把自己的根本和幫助過自己的人忘得一干二凈,不知恩圖報,就會被眾人蔑視,最終難以立足。只有不忘本的人,始終對過去抱有感恩的人,才是偉大的、高尚的人。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取得成功之后被美國一所大學聘請為終身教授,學校給了華羅庚優厚的條件,他有自己的車子和房子,生活富足而優裕,然而他心中始終懷著祖國。1950年,他毅然決然地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而且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號召大家都能回到祖國,報答祖國。他在信中袒露出了一顆熱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不管一個人今后有多高的成就,多大的能力,無論身在何時,身居何地,都不能忘了培育自己的祖國,俗話說:“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有無以數計的中華兒女為了祖國的建設,放棄了國外的優越條件,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們甘心為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源于祖國的培育,所以,自己有了能力之后一定會回來報效祖國。
我們經常說:“做人不要忘本。”那么,這個“本”到底是什么呢?其實這個“本”就是一個“德”字,是做人不管貧富貴賤都不能丟掉的一個品德。貧者因“種德”而富,富者也因“不種德”而貧。類似的歷史故事,不可勝數。所以,想要得到富貴且長久維持富貴的人,萬不可忘掉“德”這個根本!
孔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將做人的本分,做事的根本修行好,那么,這個人就能夠在事業上暢行無阻,從商會商道亨通,為官則扶搖直上,這就是“本立而道生”。可是一個人如果忽視了這一點,一旦發財或者官居高位之后,就將“德行”完全拋在了一邊,那么,就算你權傾天下、富可敵國,也不會落得什么好下場。
《論語》中說:“德之不修,是吾憂也。”凡是忘本的人,都是不注重德行修養的人,在民間,有種說法,叫做“無德禍人最速”,就是說什么東西都比不上“無德”帶給人的禍害大。所以,我們要時常注意自身德行的修養,這樣,才能夠不斷前進,才能夠在發達之后不會忘掉自己的根本!
上一篇:心可以高,氣不能傲
下一篇:忠于職守,敬業是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