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厚老實,是劣勢下的生存方針
敦厚老實,是劣勢下的生存方針
聰明而不外露,才能蓄勢待發,給對手一個措手不及,這就是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人們不管本身是機巧奸猾還是忠直厚道,幾乎都喜歡傻呵呵不會弄巧的厚道人,這并不以人的性情為轉移。所以,厚道的人往往生存能力更強,尤其是在身處劣勢的情況下,敦厚老實是一種有效的生存方針。從中國歷史上來看,憑借“敦厚老實”而獲得生存優勢的不乏其人。
東漢明帝劉莊的侄子劉睦就是這樣的人。他從小好學上進,讀書很多,結交了許多有學問、有道德的儒者,與那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公子哥兒從不來往。有一年年底,他派一名官員去洛陽朝賀,臨行前,他問前去朝賀的官員說:“皇帝如果問起我的情況,你怎樣回答?”這位官員回答說:“您忠孝仁慈,禮賢下士,深得百姓愛戴。臣雖然不才,怎敢不把這些如實稟告?”
劉睦聽后,連連搖頭說:“你如果這樣稟告,就把我給害了!”這位官員不解地問:“您為什么這樣說呢?”劉睦說:“你所說的只是我以前的狀況。我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你見了皇帝后,就說我自從承襲王爵以來,意志衰退,行動懶散,每天除了在王宮與嬪妃飲酒作樂,就是外出狩獵游玩,對正業絲毫不感興趣。”
劉睦之所以要這樣說,是因為在當時宗室中凡是有些志向,或者廣納朋友的,都容易受到朝廷的猜忌,甚至會招來殺身之禍。所以,真正聰明的劉睦不得不故作糊涂人,教人說出那番話,實際上是一條假癡不癲、明哲保身之計。做人切忌恃才放曠,恃才自傲,不知饒人。俗話說:“槍打出頭鳥。”鋒芒太露容易遭人嫉恨,更容易樹敵。功高震主不知給多少下屬招來殺身大禍。這也是劉睦讓人告訴皇上自己不思進取的原因。
劉睦假裝“老實”都能讓他在險惡的宮廷斗爭中幸存下來,那么,一個真正的老實人,生存的籌碼必然也就更厚重了。
自古以來,無知者無罪,很多時候,正是因為知道得太多,又不懂得藏拙,才招致禍患的。所以越有才華就越要敦厚老實,尤其是面對領導時,就更要小心翼翼,永遠不要讓領導覺得你處處威風占盡。當然,還有一點啟示,無論在什么場合,只有你一個人看明白的事情,最好不要點破。有很多事情都是知道得越少越好。同樣,要想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獲得成功,需要的正是敦厚老實的精神。
上一篇:敦厚可親不是軟弱可欺
下一篇:文過飾非是怯懦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