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過飾非是怯懦的表現
文過飾非是怯懦的表現
孔子的學生子夏在《論語·子張》中曾這樣說:“小人之過也必文。”意思是一個小人如果犯了錯誤必定不敢承擔責任,反而會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開脫。后來我們的文學作品中的“文過飾非”出處就在此。
著名的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在南京某大學的一次講座中被人問到“一個男人的最佳魅力是什么”時,他這樣回答學生:“責任。”“比責任更高的是什么?”“是社會責任。”“比社會責任更高的是什么?”“是人文責任。”這是一個男人對魅力的定義,也是對“人”的一種宣言。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個逃避自己責任的人是怯懦的,不論他逃避的是哪一種責任都是如此。
責任,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正是這種深深的責任感。我們生活在一個由責任構建的社會中,親情締造的責任讓我們感動,友情鏈接的責任讓我們幸福,愛情構筑的責任讓我們忠誠。所以我們不能推卸責任,推卸責任就意味著傷害了我們的至親至愛。
企業作為社會組成的一部分,它的興衰成敗也建立在責任的基礎之上。企業里的每一個人都負載著企業生死存亡、興衰成敗的責任。這種責任是不可推卸的,無論你的職位是高還是低。
梁啟超說:“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責任是每個人的事,無論是初入社會的新人,還是職場上職位卑微的小職員,都應當時刻保持強烈的責任感,為自己的工作承擔起責任,不能因為自己的工作無足輕重而輕率對待。一個逃避責任、沒有責任意識的員工,不僅會在工作中為企業帶來損失,而且還會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損害。相反,一個有較強責任感的員工,不僅能夠得到老板的信任,同時也會為自己的事業奠定堅實的人格基礎。
李森和彭宇是速遞公司的兩名職員。他們倆是工作搭檔,工作一直都很認真,也很賣力。領導對這兩名員工很滿意,而一件事卻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一次,李森和彭宇負責把一件很貴重的瓷器送到碼頭。老板反復叮囑他們要小心。
沒想到,送貨車開到半路卻壞了。
彭宇說:“我出門之前怎么不把車檢查一下?如果不按規定時間送到,我們要被扣獎金的。”
可李森卻什么也沒說,只是憑著自己的力氣大背起郵件,一路小跑,終于在規定的時間趕到了碼頭。這時,彭宇說:“我來背吧,你去叫貨主。”他心里暗想,如果客戶能把這件事告訴老板,說不定還會給我加獎金呢。他只顧想,當李森把郵件遞給他的時候,他卻沒接住,郵包掉在了地上,“嘩啦”一聲,瓷器碎了。
“你怎么搞的,我沒接你就放手。”彭宇大喊。
“你明明伸出手了,我遞給你,是你沒接住。”李森辯解道。
他倆都知道,瓷器打碎了意味著什么。沒了工作不說,可能還要背上沉重的債務。果然,老板對他倆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老板,不是我的錯,是李森不小心弄壞的。”彭宇趁著李森不注意,偷偷來到老板的辦公室,對老板說。老板平靜地說:“謝謝你,彭宇,我知道了。”
于是,老板把李森叫到了辦公室。李森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老板,最后李森說:“這件事情是我們的失職,我愿意承擔責任。另外,彭宇的家境不太好,如果可能的話,他的責任我也來承擔。我一定會彌補上我們造成的損失的。”
李森和彭宇一直等待處理的結果,一天老板把他倆叫到了辦公室。老板對他倆說:“公司一直對你們倆很器重,想從你們倆當中選擇一個擔任客戶部經理,沒想到卻出了這樣一件事,不過也好,這會讓我們更清楚哪一個人是合適的人選。我們決定請李森擔任公司的客戶部經理,因為,一個能夠勇于承擔責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彭宇,你明天不用來上班了。”
“老板,為什么?”彭宇問。
“其實,瓷器的主人已經看見了你倆在遞送瓷器時的動作,他跟我說了他看見的事實。還有,我也看到了問題出現后你們兩個人的反應。”老板最后說。
也許逃避責罰是人類的一種強烈本能。多數人在“有利”與“不利”兩種形勢的抉擇中都會選擇趨吉避兇。通過各種“免罪”行為,人們可以暫時逃脫責罰,保護自身利益。
人生中的事情沒有盡善盡美的。很多時候你沒辦法做到無所不知,因而有時會在常識方面有所欠缺。誠然,有許多在所難免的錯誤可以澄清、解釋并改正,大可不必逃避。在世界上,沒有什么缺失比責任缺失更可怕。
責任缺失把人世間所有本該美好的關系統統匯集到擔憂與提心吊膽般的焦慮中,責任缺失沒有贏家,即使暫時的贏也必將以更大的損失去填充,這是一種高利貸式的報復,以鏈式反應讓社會的每個成員被迫埋單。這是一個令人詛咒的黑色人文生態,我們為逃避責任的付出已經觸目驚心,但還有很多的人沒有責任意識!他們的迷失需要有人帶頭登高呼喚,呼喚責任,喚醒人們心中沉睡的責任意識。
上一篇:敦厚老實,是劣勢下的生存方針
下一篇:最該報答的是那些尋常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