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潛東壁掛胡床
裴潛是三國時期的河東聞喜人,他很有才學。在曹操沒有稱王前,他就是曹府的謀士,很受曹操器重。曹操建立魏國后,任命裴潛擔任了太守、刺史等職。
魏文帝曹丕繼位后,裴潛被封為“關內侯”。到了魏明帝曹睿時,裴潛又被封為“清陽亭侯”。
雖說裴潛的地位如此顯赫,可是他的生活卻很節儉。他在兗州當刺史時,自己動手做了一把叫做“胡床”的可以折疊的椅子。后來,他離任時,把“胡床”掛在墻壁上,留給了下任。
裴潛不僅要求自己生活節儉,還嚴格要求家人。住在老家的裴夫人靠著編織壁障來養家糊口。壁障賣得好時,她和孩子每天能吃上一頓飯。若壁障賣不掉,她和孩子就只能餓肚子。
裴潛不僅對妻兒如此,對他的父母也是如此。有一次,裴潛的父親去京城看他。裴潛只雇了一輛簡陋的竹篷車,去迎接父親。受裴潛的影響,他手下的官員也很節儉。他們出門辦事,都是步行,從不坐車。
裴潛雖然貴為侯爵,但卻是如此的儉樸,真是令人感嘆。魏國在三國鼎立時期,國力一直為三國之首,其原因,除了曹操具有政治上的深謀遠慮外,還與該國官員的優秀素質有很大關系。
上一篇:血肉相連的革命情誼
下一篇:誠信無私的閻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