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士織簾誦書
南北朝時,齊朝有個學者沈士,出身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家里靠種地為生,也搞點副業,打草簾子上市去賣。由于家里生活困難,年紀很小的沈士就開始幫助家里干活兒。春季種地時,爸爸扶犁,他就開始自己織草簾子了。
沈士聰明好學,非常羨慕那些有機會到學館上學的孩子。他懇求父母用賣草簾子賺的錢買了些書,日夜誦讀。有不認識的字就向鄰居家上學的孩子請教,他學習非常勤奮刻苦,經常在打草簾子的時候把書放在旁邊,一邊編織草簾子一邊看書,口里還不停地誦讀著。
到田間干活,他也把書帶著,有空就拿出來讀上幾段。由于他勤奮學習,20歲左右的時候就精通《詩經》《論語》《尚書》及《左傳》《史記》等書,而且他對諸子百家的著作也廣泛涉獵,成了一名了不起的學者。
元嘉年間,齊文帝讓尚書仆射何尚之整理古籍,編撰五經,這需要一些學識淵博的學者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于是頒詔,訪求各地有才學的人進京參與這項工作。消息傳到吳興武康縣,知縣就把沈士推薦上去。
在編撰五經的過程中,沈士出力最多,書成之后齊文帝非常滿意,何尚之也對沈士淵博的學識與勤奮的工作精神贊嘆不已。何尚之感慨地對朝中大臣說:“想不到山野之中也有出類拔萃的學者啊!”
朝廷想就此把他留下來在朝中任職,他以疾病在身為理由拒絕了。五經編撰完之后,他又回到吳興武康老家。這時他的名望更高了,各地有名學者都爭著與他交游。回家之后他招收弟子,開始講學,慕名求學的人成百上千,有的干脆把家搬到沈士的家鄉來住,有的還在他家旁邊蓋起了房子,像這樣的學生就有上百人。
沈士從少年時代至去世前夕始終篤學不倦。就在他臨去世的前幾年,家里著了一場大火,把他一生辛苦積攢起來的四五千卷書籍燒毀了。這是他一生的心血,其中有不少還是他親手抄寫的書籍。
望著那一堆化為灰燼的書籍,真是心如刀絞。然而他并不氣餒,就在當天夜里,他又向別人借來了書籍,開始了抄寫工作。這時他已經是八十歲的人了。
如豆的燈光照著這位伏案抄寫的白發蒼蒼的老人,使人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個學者勵志專精的優秀品格。臨終前,他終于又抄寫了兩三千卷書籍,并著作了《周易》《尚書》《論語》《老子要略》等數十卷書。
上一篇:江泌映月讀書
下一篇:用夢想指導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