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最低谷,你才有一飛沖天的氣勢
人生中有許許多多我們始料不及的事情,正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但是如果不能承受磨難,選擇跌倒后爬不起來,就絕不會涌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凌云壯志,萬千豪氣!同樣,現代社會,在為目標拼搏的路上,我們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痛苦,然而,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痛苦和沉重,還能激發我們的潛能和內在激情。要記住,只有將自己放倒在地,你才能發現自己的價值。
心靈大師彼尚曾言:“不論我們見到什么,都只是整幅圖像的一個細小部分。”因為我們不能看見整幅圖像,表面上看起來是對我們好的事,可能實際上并不是。反而,我們認為的壞事,事實上對我們卻有幫助。
可見,磨難并不是你必須去除和消滅的敵人,而是你最真誠的朋友。因為,它們給你帶來的是最可遇而不可求的生命領悟,如果當你把這些帶來禮物的朋友當成敵人,你就收不到它饋贈的珍貴禮物。
美國麻省的艾摩斯特學院曾做過這樣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他們用很多鐵圈把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當南瓜長大時觀察它能夠承受鐵圈多大的壓力。剛開始時,他們估計南瓜最多能承受500磅左右的壓力。第一個月,他們發現南瓜已經承受了500磅的壓力。到了第二個月,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壓力。而當它承受的壓力達到2000磅時,研究人員就必須把鐵圈捆得更牢了,否則南瓜就會將鐵圈撐斷。最后,整個南瓜承受的壓力超過5000磅,瓜皮才破裂。然而當他們打開南瓜后發現,南瓜已經不能吃了,因為在試圖突破鐵圈包圍的過程中,它的果肉已經變成了堅韌牢固的纖維。為了吸收足夠的養分突圍,它的根須延展到了整個培植園。
植物為了承受壓力,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其實人也一樣,要變得更堅強、更有力,也同樣需要激情、緊張和壓力。常聽一句老話叫作“置之死地而后生”。為什么生命在“死地”卻能“后生”?就是因為“死地”給了人巨大的壓力,并由此轉化成了動力。沒有這種“死地”的壓力,又哪有“后生”動力?
有這么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聯中所寫的兩個故事,其實都是逆境帶來的勝利。沒有破釜沉舟的果斷,哪有不勝則死的逆境?沒有逆境,又哪有“百二秦關終屬楚”的戰績?沒有亡國之恨的恥辱,又哪有臥薪嘗膽的堅韌精神?沒有臥薪嘗膽的二十年,又哪有三千越甲一舉吞吳的勝利?這都是逆境激發起了人的斗志,從而讓人最終戰勝他人、戰勝自己,獲得成功。逆境能讓徘徊者邁出堅定的步伐;能讓失敗者鼓起再戰的勇氣;能讓落后者奮起;能讓成功者警惕。
如果說,人一生的發展是不易反應的藥物,那么逆境就是一劑高效的催化劑。它不是鼓勵你成功,而是逼迫你成功,讓你沒有選擇不成功的余地。
新東方總裁俞敏洪在他的博客里講過一個關于撿磚頭的故事。俞敏洪的父親是個木工,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瓦撿回來,有時候父親在路上走,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起來放在籃子里帶回家。
久而久之,家里的院子就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直到有一天,俞敏洪的父親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開始左右測量,開溝挖槽,和泥砌墻,用那堆亂磚左拼右湊,建成了一個讓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
當時俞敏洪只覺得父親一個人就蓋了一間房子,很了不起。長大后,俞敏洪才從“一塊磚頭到一堆磚頭,最后變成一間小房子”中體悟到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奧秘。
“一塊磚沒有什么用,一堆磚也沒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沒法實現。”哪怕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的時候也不要怕,要不急不躁,學會忍耐,要積攢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而撿磚頭的精神后來也就成為俞敏洪做事的指導思想。
或許你仍在向往一帆風順,可是面對現實的曲折的人生,所謂的一帆風順只能是心靈的一種慰藉。堅信唯有奮斗不息才能夠成為命運的主人,而在這一步步的努力中,你必須學會忍耐。
羅曼·羅蘭曾說:“只有把抱怨別人和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經受別人的考驗、提升自身的張力,你才會在人頭攢動的人海中脫穎而出。
礁石,想要展現渾然天成的光滑弧度,就必須接受海水無數次的沖撞;河蚌,想要孕育出晶瑩的珍珠,就必須接受沙礫殘忍的侵蝕;雄鷹,想要搏擊長空,就必須忍受一次次試飛的跌落;人,也是一樣,庸人把磨難當作“命運多舛”,而智者卻把磨難當成一種財富。
實際上,上天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在為我們創造機會的同時,也為我們制造了不少磨難。如果你倒下了,那么你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機會;如果你經過逆境的錘煉后變得更加堅強,那么你就是真正的強者。
上一篇:空虛的人,總會讓“怨氣”鉆空子
下一篇:經歷過艱難,才能變得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