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恕十一歲寫史
練恕在16歲時就成了清代著名的史學家。道光元年,練恕出生于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練廷璜是一位重視讀書且頗具文采的地方官,練恕7歲就隨父親到江浙讀書。
練恕聰敏過人,學習刻苦。他在9歲時就讀完了“五經(jīng)”,又開始攻讀各種史學名著和諸子百家著作。13歲時,已經(jīng)精通了13種經(jīng)書,以及《史記》、《漢書》、《后漢書》。這時,他已能用文言文流暢地寫文章了。
在14歲時,練恕又遍覽了中國編年體歷史巨著《資治通鑒》。這部巨著共354卷,上至周威烈王、下迄五代后周世宗,共記述了1362年的史實。這部巨著能載一車,14歲的孩子能遍覽,實在令人驚嘆!
那時,讀書做官是一般文人的必由之路,父親希望練恕早習應試文章,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練恕卻不愿為科舉而死讀書,立志獻身于祖國的史學大業(yè)。
在15歲時,練恕染上了肺結核。父親命他放棄學業(yè),安心養(yǎng)病。他卻常常躲開父親,把書帶到僻靜的地方,一看就是十一二個小時。
練恕讀書,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獨立思考。遇到疑義,便找來其它的書比較對照,把正確的結論,記在紙上。
勤奮和天才使練恕治學的效果遠遠超過常人。他的漢唐史學功力,已超過了一般宿儒。父親用《史記》、《漢書》中的事件考他時,他能對答如流。人們談論史學時,只要有誤,他就立即指出。
有一次,父親讀沈東甫的《新舊唐書合鈔·序》,念到“劉司徒”怎樣怎樣時,練恕立即插言說:“‘司徒’是‘司空’之誤。因為劉司空的名字叫劉昫,生前只做過司空。”
父親不信,就拿來《五代史·劉昫傳》查看,果然是練恕說得對。練恕愛和父親的同僚們一起討論學術問題,并能言中要害。父親的同僚們自嘆:“廉頗老矣!”
翻開《二十五史補編》,署名練恕的著作就有4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與史學大師并列的專著,竟會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之手。練恕從11歲便開始編著《后漢公卿表》,寒暑不輟,總共三次易稿。
練恕15歲患病的時候,又寫出《五代地理考》等三部史書。他未收入《二十五史補編》的歷史專著和雜文11篇,也無不閃爍著智慧的火花。
在16歲時,練恕肺病復發(fā),吐血不止。父親強迫他停止著述。以后,他的病情日趨惡化。道光十八年五月,練恕在他父親所在的上海縣署病逝,年僅18歲。
練恕雖然匆匆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勤奮的思考,留下了智慧的火花。
勤奮和天才使練恕治學的效果遠遠超過常人,通過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史學大業(yè)。
上一篇:精益求精學畫的青年
下一篇:終身努力的舒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