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詩推敲的賈島
賈島是唐代的詩人,他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長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并成為“苦吟詩人”。
寫文章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敷衍潦草、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只有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才能寫出好文章。
唐朝有一個詩人叫賈島,他寫詩很注意詞句的錘煉,經常一字一字地琢磨,有時想好了一個句子,過些時候覺得不好又修改,修改了還不滿意,再修改,有的詩句甚至改了三年才改好。
賈島做詩的時候,思想非常集中,走路在想,睡覺在想,甚至吃飯的時候也在想。他平時常常喜歡騎著毛驢出去轉悠。
有一次,賈島又騎著毛驢出去了。當時正值深秋,滿地落葉,他觸景生情,吟詩一句“落葉滿長安”。當他正在苦苦思索第二句詩句時,突然迎面碰上了一個大官。
在封建社會,老百姓見了當官的是要回避的。可是,這一回賈島因為騎在驢背上想詩想入了神,來不及躲避,觸犯了這位官老爺,被抓起來關了一夜。
又有一次,賈島騎毛驢外出,忽然想到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是又覺得“僧推月下門”的“推”字不好,想改寫“僧敲月下門”。他騎在驢背上嘴里不住聲地念著“推”、“敲”;兩只手呢,一會兒做“推”的動作,一會兒又做“敲”的樣子。路上的行人見了都覺得這個騎毛驢的人十分奇怪。
這時,韓愈騎馬從對面過來。賈島只顧“推敲”,小毛驢就沖到韓愈面前。韓愈手下大喝一聲,一齊上前才把賈島抓住,帶到韓愈面前。
“你為什么見了我不知回避呢?”韓愈問。
賈島說:“我正在想一句詩,有兩個字不知用哪一個好。”
“哪兩個字呢?”韓愈好奇地問。
賈島就把剛才想的詩句告訴了韓愈。韓愈聽了賈島的話,覺得很有意思,騎在馬上想了很長時間,說:“我覺得用‘敲’字好!”
后來,賈島采納了韓愈的意見。這個故事在歷史上一直流傳著。人們在修改文章、修飾字句時總是說“推敲推敲”,“推敲”一詞的典故就是從這里來的。
上一篇:何天白學科學報國
下一篇:冰心熱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