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殉國,大義凜然英雄情
曹植在《白馬篇》中說:“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回首浩瀚的歷史長河,那些“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們?yōu)榱藝液兔褡宕罅x慷慨激昂、大義凜然地為國捐軀、血灑疆場,哪怕赴湯蹈火、劫難重重,仍癡心不改。這是何等壯麗的歌!他們的功績與日月同輝,光耀乾坤,被后世傳頌,也激勵著一代代的炎黃子孫自強不息,為國奉獻,至死不渝!
南宋名將岳飛可謂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他的功績,不只是抗金有功,更為人們看重的是他碧血丹心的愛國主義精神。岳飛生活在中原大地飽受少數(shù)民族騷擾的宋朝,自幼受母親教育,立志長大之后報效國家。在投身軍旅之前,他的母親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不忘母訓,以“精忠報國”為信條,在抵御金兵的戰(zhàn)斗中英勇善戰(zhàn),立功無數(shù),名聞大江南北,并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zhàn)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軍紀嚴明,寧可忍饑耐餓,也不騷擾百姓,留下“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美名,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tǒng)帥甚至長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可是,當時宋朝的皇帝趙構聽信讒言,怕岳飛打敗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自己皇位不保;又怕岳家軍強大起來后,成為自己政權的威脅,當岳飛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45里,眼看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連發(fā)12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揮淚退兵時,中原百姓攔住軍馬,哭聲充斥了整個原野。
后來,岳飛慘遭迫害。百姓們?yōu)榱烁兄x岳飛的功德,建了岳飛祠,在祠內放上岳飛的塑像,早晚禮拜。這個傳統(tǒng)至今在民間仍然保持,可見岳飛的聲望之高。人民紀念的是他的那種大義凜然、寧可赴死也不改丹心的愛國情懷。
同樣,在晚清時代,還有一位明知是以卵擊石,卻仍然誓死為國抵御強敵的名將,他就是關天培。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依然視死如歸,鎮(zhèn)定自若地指揮北洋水師戰(zhàn)斗,直至以身殉國。
關天培,鴉片戰(zhàn)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后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臺改為信炮臺;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臺(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zhèn)遠炮臺,增建永安、鞏固炮臺,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臺。
1841年2月,英國侵略軍的18艘兵艦進攻虎門。守衛(wèi)在這里的關天培向琦善報告,請他增派援兵,補充彈藥。琦善不但不理,還責怪關天培,說:“你這么干,惹惱了洋人,你敢負責嗎?”關天培聽完,氣憤極了。他下決心要和侵略者血戰(zhàn)到底。
一天早晨,英軍向幾個炮臺發(fā)起攻擊。關天培命令士兵還擊。但是由于敵人炮火猛烈,數(shù)百名士兵相繼陣亡。上橫檔炮臺陣地上,只剩下十幾名士兵,他們的彈藥已經(jīng)打光,但是沒有一個人驚慌。當敵人沖上來的時候,這十幾名士兵視死如歸,手拉手地跳進了大海,以身殉國。
前邊的炮臺相繼失陷,英軍繼續(xù)猖狂北竄,要奪取后面的靖遠、鎮(zhèn)遠和威遠三座炮臺。這三座炮臺是虎門的最后一道屏障。就在這時,在炮臺陣地上,關天培和部將麥廷章帶領士兵們宣誓: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
敵人開始進攻了。關天培一邊指揮士兵反擊,一邊自己點火發(fā)炮。士兵們打紅了眼,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仇恨的炮彈一發(fā)接一發(fā),連連射向敵人。不久炮身熱了,炮筒紅了。突然“嘣!嘣!”幾聲,八門大炮全崩裂了。戰(zhàn)斗進行了七八個小時,我軍傷亡過半,火藥也不多了。英軍乘勢撲上了炮臺。突然,關天培猛揮鋼刀,沖上前去,砍死了前面的幾個敵人,后面又擁上來一群敵人。關天培把鋼刀高高舉起,用力向敵人的頭上砍去。就在這時,一顆子彈擊中了關天培的胸膛。他掙扎著,怒目圓睜,在陣地上巍然挺立,把沖到他身邊的敵人驚呆了。
老將關天培倒下了。雖然此次戰(zhàn)斗他的麾下全軍覆沒,但他們的精神卻激勵了無數(shù)愛國的中國人。為紀念這位愛國將領,廣東人民為他修廟立祠。林則徐特意寫了挽聯(lián),掛在祠堂門口:功高靖海長城倚,傲霜花艷嶺南枝。
時至今日,在和平年代,以身殉國的機會雖然不多,但熱愛祖國、拋卻個人私利為國傾力的精神依然需要。那些民族英雄連自己的生死安危都可以置之度外,相比之下,我們的個人得失在為國做貢獻的四化建設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上一篇:為祖國建設拋灑青春與熱血
下一篇:信仰堅定,以血肉之軀獻身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