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敗乃兵家大事
勝與敗完全不同
敗了就敗了,有時就再也起不來
勝敗是兵家的大事
“勝敗乃兵家常事”是中國一句很流行的話,主要是指在戰場上輸或者贏都是很正常的事,不可能有人永遠都是勝者。另有“常勝將軍”與之相對應,這優秀的將軍是“常勝”而非“必勝”,也是從另一側面,說明了“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國人游戲規則多取“三局二勝”,而非一局定輸贏,也是給人多幾次的機會。這從一方面看,是體現了國人的“寬厚”,但倘從另一方面看,則也包含著不少危險。因為在這種游戲規則中培養出來的人,倘遇著只能一局定輸贏的狀況,心理上如何承受?弄不好,可能就“贏不起”,也“輸不起”。所以,這“勝敗乃兵家常事”之說,看似“正確”,其實也有許多“不然”。
第一,這為某些為官者推卸責任提供了方便,也是交“學費”不止的根源。清末,國家積貧積弱,內憂外患連綿。鴉片戰爭不久,屢試不第的窮秀才洪秀全振臂一呼,天下響應,不久就有了“太平天國”。清廷為挽救大局,即派重臣曾國藩組建“新式”武裝——湘軍與之抗衡。但因多種原因,開戰之初,湘軍在與太平軍作戰時,竟屢戰屢敗,有一次曾氏本人亦差點跳河。在向朝廷報賬時,曾氏將“工作總結”中的“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據說,此“一字之改”,即起“千金”之效,當即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贊賞和鼓勵,并堵了不少專找茬子的“言官”們的嘴。但從實質上分析,這里面的問題很大。因為一勝一負與一負一勝,在實質上顯然不同。常念這句話會產生虛驕心理,故常有“第一盤我不想贏”的說法,其實誰都知道這是自欺欺人。所謂“一子下錯,全盤皆輸”,可見,輸一次,或是輸一場,對于整場比賽來說都是致命的。就人生而言,大抵也是如此。對大多數人而言,在大多數情況下,人生的機會往往只有一次兩次。
第二,這往往容易讓人放松警惕,不以吃了敗仗為恥。既然“勝敗乃兵家常事”,那么輸一場并不能決定命運,在這樣的觀念之下應戰的人們,難免便會有所松懈,也許就不會全力以赴,拼死應戰。其實,作戰打仗,許多時候打的,主要就是那么一點勇氣。《左傳·曹劌論戰》中那位口氣蠻大,將“肉食者”通通斥之為“鄙”且“未能遠謀”的曹劌,在戰場上說出來的那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話,已講準講清了這個理。實際戰略中,韓信用“背水一戰”之計,將士兵“置之死地”,迫使其丟掉幻想,項羽“破釜沉舟”,都是反“勝敗乃兵將常事”之舉。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抱著無所謂心理,也許,一場戰爭還沒打,失敗的結果也就預料得出來了。
當然,也要承認,“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句話也有一定的道理。特別是對失敗者而言,為鼓勵其奮斗甚至是生活下去的勇氣,都不妨從這個角度來說。“人生的一輩子還很長,失敗一次或是幾次并不算什么,這一生中還會有很多的機會。”這樣一來,對失敗者來說,也是很好的安慰。況且,在現實生活中,雖然跌倒了再站起來的人極少,但也是有的,或許那聽話者正好是其中之一呢。又比如,在不緊急的狀況下,在和平年代,更可以如此。至于在科學界廣為流傳,人所共知那句“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話,因所涉領域不同,道理也就沒辦法在這里闡述清楚了。
上一篇:《罰酒不吃吃敬酒》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自古美女愛英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