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離職也需要個“黃道吉日”
之前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個說法,年薪從10萬元到30萬元可能是努力的差距,但是年薪從10萬元到100萬元、從100萬元到1000萬元的收入差距,其實和努力本身最不相關。而與之更加相關的是更高級的認知,給自己的勝出增加籌碼。
認知升級,比如你對于職業(yè)的界定,對于你獲取收益的途徑判斷,并不是所有的階段通過消耗時間,以時間為成本來獲取就會有所回報。選擇職業(yè)是這樣,離職也同樣如此。
現(xiàn)在飛速變化的世界,并不是從一而終的穩(wěn)定就意味著保全。相反,社會的大跑道始終存在,只是每個人身處在跑道的不同階段和位置。然而對于資源的爭奪是永恒不變的話題,并不是你跑得快或者在你的跑道看不到飛速快跑的人,就代表著你贏得了競爭或者你不需要競爭了。
離職作為職業(yè)路徑的一次轉變,它對于一個人的認知有什么樣的要求呢?
?該不該離職?工作幾年該離職?
?在網(wǎng)上或者有時跟周圍同事聊天,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我工作1年、2年、3年了,該不該離職?
?我們團隊氛圍很差,老板很傻,該不該離職?
?我遇到了一個總是擠兌我的同事,該不該離職?
?我覺得現(xiàn)在做的事情非常沒有意思,我個人得不到成長,每天就像是一個螺絲釘一樣,該不該離職?
?我太累了,想休息,該不該離職?
除此種種情形,可能還會遇到其他的。
在回答該不該之前,首先讓我們客觀地來看一下離職的幾種情況。離職,包括主動離職和被動離職,主動離職里面當然會有各種原因,如上文列舉到的;而被動離職則可能因為試用期沒過,績效考核較低,被勸退,或者直接被裁員。
那么以上所有的情況都可歸結為你停止在原來項目或者公司工作了,面臨去新的公司面試找機會的情況。
其實離職沒有一個必然的時間節(jié)點,比如1年或者幾年就應該離職。它是很多因素造成的結果,包括你所處行業(yè)、所在公司、所在項目、項目中決策領導的風格、項目中同事合作的方式、你在項目中所處的地位和形式、你自身的上升空間以及“天花板”等。
從以上來看,該不該離職這件事情是由外部環(huán)境和自身情況綜合決定的。在外部環(huán)境不好左右的情況下,主要就是剖析自身原因了。
通常情況下,3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對一個項目、一個行業(yè)有一個基本的認知。而1年的時間是比較難較為全面客觀地認知整個行業(yè)和系統(tǒng)的。
較早的離職,除非是有更好的機會和更大的平臺,否則對于資歷的積累和對行業(yè)認知的沉淀是弊大于利的。
1.哪些情況可以考慮離職?
從自己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簡單歸納出以下幾種情況。
(1)目前手中項目已到“天花板”,沒有更大的突破空間。
比如你目前是一個5分的水平,而手里的項目只能滿足你實現(xiàn)3分的成績和個人發(fā)展,并且短期內它沒有可能突破和改變,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出于對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的考慮是可以綜合評估一下是否離職。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一些大企業(yè)里面比較常見,與之相應存在的,還包括類似團隊的執(zhí)行力和項目把握能力低下,已嚴重影響和制約到個人能力的發(fā)展。
通常情況下,大企業(yè)的項目趨向于成熟,且大多數(shù)產品和項目都屬于中后期即成熟期和成長期,并不是最開始的一個冷啟動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新手處于一個從零到一的項目中,成長是相對較慢的。
大部分的大公司分工明確,權責劃分較清晰,通常在考核指標和項目凝聚力建設上,容易被引導去只關注你負責的部分,而忽略了項目的全局和本身。
久而久之,這種全局的視野很難得到開闊,并且把握風險和控制風險的能力會被削弱。
當然,大型企業(yè)也有它的優(yōu)勢。比如,這里有廣闊的平臺和最一流的人才,對于你構建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人際關系,并且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是有很大作用的。
同時,大型企業(yè)非常注重人才培養(yǎng),會給予年輕員工中優(yōu)秀的成員一些快速發(fā)展的機會。包括授權去獨立支持一些項目。
因此,面對這種項目自身到達“天花板”,無法滿足個人更好成長的情況,需要綜合考量自身的情況和職業(yè)規(guī)劃方向。是想繼續(xù)在這樣一個只能給你帶來3分的項目中維持5分的水平,還是跳出這個圈子,打破舒適領域,去到一個能夠給你帶來7分甚至9分成長空間的項目歷練。
(2)外部有更好的機會。
另外一種情況是,外部有更好的機會。這個機會包括項目本身、團隊本身、領導個人號召力和影響力。
而針對這種機會,有的時候甚至并不是因為有那么大的品牌作背書,純粹是因為你看好這個領域、這家公司以及這個創(chuàng)始人本身,并且堅定地相信自己愿意做這件事情,愿意跟著這個人去做這件事情。
當然外部的機會也絕對不僅是一些初創(chuàng)類公司,也可能是同等水平的其他大型企業(yè)的機會。
這里主要需要做好評估,確定清楚外部的項目本身是個什么情況,可以通過直接詢問或者側面打聽。關于側面打聽這件事情我多說兩句,如果你想轉入一個新的公司和項目,卻找不到人打聽這個項目的情況和背景,那么說明你可能并不適合做這次嘗試。
因為找尋、篩選信息也是一種能力。如果這項能力還有所欠缺,是不是留在原來項目補齊了再做更好?
(3)轉行。
轉行是比較特殊的。轉行也分為相近專業(yè)轉行和較遠專業(yè)轉行。
比如,這些年產品經理成為一個很火的職業(yè),很多人借此轉向做產品,然后總會詢問我,做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需要什么學歷?
其實,對于轉行這件事情,我的一點心得是,如果跨度很大,那么越早轉越好。比如,如果你學的是機械,畢業(yè)之后在對應領域工作了幾年,你想轉向做產品,那么可能性和難度就是非常大的。
但是,對于這種跨度大的如果你轉得早,比如一畢業(yè)實習就跨專業(yè)去到你想去的領域,或者工作個1年左右開始做準備,會相對容易一些。比如,我之前有個同事大學學得造紙,畢業(yè)就轉向做產品,現(xiàn)在是產品經理。
如果跨度一般,比如從運營轉產品,從設計轉產品,從交互轉設計等這種行業(yè)內部轉變,就相對容易一些,并且先前的經驗和積累也可以作為后續(xù)工作的基礎。甚至有的時候會發(fā)揮差異性優(yōu)勢。
比如,之前有一個產品經理同事是從設計崗位轉過來的,他的PPT做得非常漂亮,很具設計感,跟一般沒有做過設計師的產品經理做出來的PPT質感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老板很喜歡讓他幫忙做匯報的PPT,所以他有更多的機會和老板交流溝通,讓老板更全面地認識他。
(4)其他原因。
我把很多個人主觀臆斷的原因歸為了其他原因,諸如,不感興趣、不喜歡從事的事情、不喜歡公司的氛圍和領導等。
工作本身就不是一件由興趣導向的事情。工作的本質就是一種交易,你出售你的時間,公司付給你報酬。它一點都不浪漫,也不是一個多有情懷的東西。
只不過,有一些人非常的幸運,他們所從事的正是他們所熱愛的。因此他們樂此不疲,找到了人生的價值。但現(xiàn)實的情況是,大部分的人很難兩者兼得。
用工作來養(yǎng)活自己,從而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大部分人的真實寫照。因此,這也是為什么會把這一類原因歸在其他原因中。
這里贅述一個觀點,之前在一個職業(yè)社交應用上有人提問,老板傾向于提拔內部元老還是外來的和尚?
外來的和尚和元老,總有一天都會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都是這家公司的員工,有了這個共性,其他的都無足輕重。
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提拔什么樣的人呢?正常的老板肯定會提拔對自己對業(yè)務有用且能干,有高效產出的人,而這個人又顏值高、隨和、聰明、人緣好、關系好、情商高,那不提拔這樣的人提拔誰呢。
很多人會去評估老板不喜歡自己,肯定升不了職。老板不喜歡自己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老板方面的原因,你左右不了但是你可以選擇,比如離職;一個是你自己的原因,結合第二點對比參考一下自己還差多少。在我看來沒有笨人,大家都很聰明,但是卻有很多自我認知不到位的人。
所以,我覺得重點不在老板會提拔外來的和尚還是拼命三郎的元老,而是對一個人綜合實力的考察。因此自己是新晉員工,沒有背景不認識人不太適合作為離職的一個原因作為考量。
2.提出離職的最好時間
這里要說明,每一次變動都是具有一定風險和成本的。但這個世界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順勢的變化會正向推動你的發(fā)展,甚至在合適的順風口,你就能夠飛得很高。
但正如硬幣有兩面一樣,每次變化并不代表會比之前好,人無完人,環(huán)境和公司也一樣,有它好的地方,就一定有它不夠完美和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所以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把有利的因素聯(lián)結起來做一個權衡和對比。
通常,大型企業(yè)每年年終和年底有考評,而相應的跳槽或者離職高峰期集中在這兩個時間節(jié)點先后。同時,每年開年初期也是很多公司開工的時間,這個時間節(jié)點相較于年底做賬務收緊的階段,會空出更多的崗位。
當然情況也不唯一,比如有專門的人引薦就不必太過糾結時間。總的來說,離職的時間也需要考慮實際節(jié)點,畢竟部分的收益也是對你之前工作的肯定。
(1)離職前需要做好的準備。
提前準備好下家,通常這也是一個基礎,在你對現(xiàn)在公司提出離職前是已經收到了下一家公司的錄用通知并且確定了準確的入職時間的。
這樣可以更好地保障你的社保與公積金的繳納對接。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希望這期間有一定的空窗期,去旅行、學習或者休息,這也是可以和下一家公司商量的。當然需要一些技巧,可以用交接時間、家里有事情處理等方式進行推動。
就現(xiàn)在的項目做好交接工作。通常規(guī)定是要在離職前一個月正式提出申請,并在這個過程中開始推進交接工作,不再接受新的任務和安排。這個需要把握好時間。通常是先找你的直屬領導面聊,面聊后最好有一個比較正式和書面的申請記錄,可以使用郵件的形式。
在一些公司會有專門受理離職申請的系統(tǒng),在系統(tǒng)上正式提出申請即可。
(2)有沒有后悔藥可以吃?
很早之前,我第一個項目的領導對我說,離職或者轉崗這種事情,開弓沒有回頭箭,既做了決定就一定要堅持到底。
確實是這樣的,但也有特殊和例外。這主要取決于你離職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項目、個人發(fā)展,還是因為單純不喜歡領導。
我第一次選擇離職主要是第三個原因,事實上前兩個并不是當時最大的問題。我也深知留下來是一定可以學習和成長的,只是無法忍受領導的做事風格和性格。
于是我提出了離職。通常這種情況,提出了就意味著沒有什么轉變的機會了。但事實上,一個大的項目通常是有很多組構成的,有一個負責總協(xié)調的大領導。碰巧那時候大領導對我印象不錯,希望我可以留下來并把我安排到了其他項目組去,由一個新的領導帶我。
經過考慮之后我選擇了留下來。后來在新的項目中也做得不錯。這說明,很多事情并無絕對。因此你如果想要有后悔藥可以吃的話,在推動和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別做得太絕。
正所謂給自己留一條后路。
上一篇:其實生活才不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呢
下一篇:湊合得過是對活著最大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