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永遠的敵人,學會從敵對走向合作
相信在不少人的觀念里,都有“敵人”這一概念,敵人顧名思義,指互相仇恨而敵對的人或敵對的方面。人與人之間,是存在一定的利益相關性的,一個人的利益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他周圍的人的利益變化。這一點,是可以用相關系數來表達的,朋友的利益相關系數大于0,敵人的利益相關系數小于0。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演戲,那么,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短暫的演員,而利益的戲份卻是永恒的。無論是人際交往、商業競爭,還是軍事作戰,道理都一樣。
所以,我們可以說“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的確,交往雙方之間的關系,不一定是完全敵對的或者是完全友好的,它是不停變化的,而主宰這一關系的,就是利益。我們發現,這句話小到可以從生意場上的交往,大到國際間的來往都有例證。打個很簡單的比方,兩個國家之間,他們的語言不同,但卻為了某個利益問題而坐下來協商;兩個曾經勢如水火的人,也可能為了達到某個共同的目的而握手言和。在生意場上,過去的合作伙伴為了各自的利益,也可能瞬間就成了競爭對手!反過來,競爭對手也可以為了共同的利益關系變成了合作伙伴!
A公司與B公司同樣生產皮革,他們都是供給制鞋公司做生產原料。起初,兩家生產皮革的公司互為仇敵,互相詆毀,結果制鞋公司從中獲取了好處。制鞋公司趁機壓價,兩家皮革公司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后來A公司和B公司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兩家公司聯手,這才挽回了局面。正所謂鷸蚌持爭,漁翁得利。因此,在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對于競爭對手,要以朋友的心態對待,必要時與對方結成戰略同盟,一起維護共同的利益。
從兩家公司由敵人變為朋友不難看出敵人都是一時的。人際交往、政治斗爭上,敵人不是永遠的,同樣,商業競爭上,敵人也只是一時的。
在人際交往中,敵人都是由客觀條件或者自己意識作用形成的。客觀的環境變化了,自己的思想轉變了,那么敵人就將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有朋友。如果你肯對平時對你充滿敵意的人說一句關心的話,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那么對方很可能會在對你的態度上有一個180°的轉變。所以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那么,人際交往中,我們該如何做到為了利益由敵對走向合作呢?
1.包容別人,放下仇恨
包容是一首人生的詩,我們的生命因為包容而不再平庸;包容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大度能容的境界,能讓我們讀懂人生的真諦。生活中,我們要懂得包容別人,因為相讓共得,相斗俱傷。
我們要原諒他人一時的過錯,不錙銖必較,不耿耿于懷,做個大方的人。寬容如水的溫柔,在遇到矛盾時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時的怒眼,使人們冷靜下來,從而看清事情的本來緣由。試想一下,倘若我們針鋒相對,以同樣的方法還擊對方,那么除了兩敗俱傷,頭破血流之外,還能為我們帶來什么呢?
2.主動和解,化解爭端
交際雙方,如果誰都不主動和解,那么只能不斷爭執下去,當你看到一定的利益后,就應該大度一點,主動和解,當彼此相視一笑后,豈不開懷?
至高境界的包容,是升華為一種對人對事的胸襟,對人生如詩般的氣度。不要再爭斗了,爭斗只會兩敗俱傷,只有相讓,才能共得!
上一篇:望子成龍,讓孩子喘不過氣
下一篇:用你的熱情,感染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