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味地遷就別人
方圓做人需要有一種脾氣,活脫做事要有一股硬氣。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圓而圓、為了活而活,就會迷失自我,喪失最起碼的做人做事的原則。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比如,朋友想向你借點錢,恰巧你手頭很緊,但是又礙于顏面,不知該如何說。如果一味地找借口,還不如說:“我沒錢借給你?!?/p>
如果你實在不想遷就對方,那就干脆大大方方地說:“老兄,我不想找什么借口推托你,由于手頭緊,實在無能無為,你信我也好,不信也好,我必須這樣告訴你?!边@時,你的朋友還有什么話可說?相信你的這種爽直也不會讓他產生多余的想法。
在社會生活中,即使是乞丐,也有自己做事的原則——不偷不搶。但如何恰當地表現你的原則與主見卻是很困難的。因為,每一個人在人情世故面前都會對自己的原則與立場做出慎重的選擇。
比如,在參加朋友的婚禮時,你原本打算送一份價值500元的禮,但是到場后卻發現,同樣的關系,其他人至少送了價值800元的禮品。這時,你就要重新估量自己應該送多少合適。許多事情都是這樣,這時,你是否該一味地去遷就別人呢?
這要看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了。工作辦事沒有自己的方法,只聽命于他人,別人怎么說自己就怎么做,如果別人說得對還好,假若別人說得不對,而自己又不動腦筋,走彎路、浪費時間不說,有時難免還要犯錯誤。這樣的人習慣遷就別人,最后,終究要吃這方面的虧。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個人想挖魚池養魚,有人建議坑底要鋪上一層磚,這樣既干凈又節省水;又有人建議說,不能鋪磚,鋪了磚魚就接觸不著泥土,對魚的生長不利;還有人說……于是,我們這位養魚者開始犯難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知該聽誰的好。其結果是,事情就此擱了下來,最終放棄了計劃。當然,這只是個簡單的例子,生活中有許多事情要比這復雜得多,而且有些事情根本就沒有猶豫的時間,這就更需要我們要有自己的原則和方法。既然別人的意見也不一定正確,那為什么不試試自己的辦法呢?
有一則古代寓言,故事的大意是,誰能解開奇異的高爾丁死結,誰就能成為亞洲王,但是所有試圖解開這個復雜怪結的人都失敗了。最后輪到了亞歷山大來試一試,他想盡辦法要找到這個死結的源頭,結果還是一敗涂地。后來他不得不重新建立自己的解結規則。于是,他拔出劍來,將結劈為兩半,他成了亞洲王。
亞歷山大為什么會成為亞洲王?就是因為他有自己的方法,創立了自己的規則。他絕不是沒有主見、習慣遷就別人的人,他會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為人沒有個性,做事軟弱的人,辦事經常缺少原則,習慣一味地遷就、順從別人。由于自己沒有立場,所以很容易被他人所誘惑或利用。遷就別人,表面看來是和善之舉,但實際上則是無能的表現。遷就別人到了一定程度,就會逐漸失去自主能力,而沒有自主能力的人是很難做成一些事情的。有時,性格上的自卑和懦弱,也表現為沒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自卑,就會覺得處處不如別人,怯懦則往往會導致卑微。時時看著別人的臉色行事,怎么能走好自己的路呢?其實,這樣做是大可不必的。由于自卑和怯懦,我們對那些高傲的名人仰慕不已。然而,一旦我們恢復了生命的自信,勇敢地面對問題、面對困難,我們就會覺得偉人并沒有什么神秘可言,而且會越來越覺得,所謂偉人和庸人的區別,無非就是:前者始終有一個清晰的方向,并且充滿了自信,按照自己的方法,義無反顧地走下去;而后者卻終日唯命是從。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講過這樣一句話:“每塊木頭都是座佛,只要有人去掉多余的部分;每個人都是完美的,只要除掉缺點和瑕疵?!钡拇_,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強項,為什么一定要一味遷就別人,成為別人的應聲蟲呢?
上一篇:上司面前要低調
下一篇: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