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念,才能更好地成長和前行
我們都知道,實現夢想的過程是艱辛的。如果我們缺乏必勝的信念,便很難走過這漫漫長路;如果沒有信念在人生中坐鎮,對于很多事情我們都會輕易放棄。正是因為有了信念的支撐,我們的人生才會傲然屹立,我們的生命才能創造奇跡。其實,不論是實現夢想還是面對生活和工作,我們都要有信念,才能讓自己更好地面對人生,也才能更加從容地面對未來。
這就是信念的力量。信念是人生的領航燈,也是人心底里始終在燃燒的光。要想在人生中更好地成長和前行,我們就一定要有信念,也要時刻不忘信念。
一隊人馬在沒有人煙的沙漠中艱難地跋涉,他們已經在沙漠里走了很久很久。太陽不客氣地釋放著光和熱,他們隨身帶的水已經不多了,隨時都會有生命的危險。走過了長長的一段路,最后,大家都走不動了。這時,領隊的老人從自己背上解下一只水桶,對大家說:“現在只剩下一桶水了,我們要等到最后一刻再喝,不然大家都會沒命的。”
于是,他們繼續無比艱難的旅程,而那桶水成為他們心中唯一的希望,望著那沉甸甸的水桶,每個身心疲憊的人心中都有了對生命的一種信念:一定要堅持到旅程的最后一刻。但是,天氣太炎熱了,一個小伙子實在撐不下去了,他向老人乞求:“老伯,讓我喝口水吧。”老人生氣地回答:“不行,這水要等到最艱難的時候才能喝,你現在還可以堅持一會兒。”就這樣,老人堅決地回絕了每一個想喝水的人。
眼看到了黃昏,大家發現領隊的老人不見了,只有那個水桶孤零零地躺在前面的沙漠中,沙地上寫著一行字:“我不行了,你們帶上這桶水走吧,要記住,在走出沙漠之前,誰也不能喝這桶水,這是我最后的命令。”每個人都抑制著內心那份悲痛,繼續向前出發了,而那只沉甸甸的水桶在每個人手里依次傳遞著,誰也舍不得喝上一口,因為他們清楚這是老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終于,他們走出了沙漠,喜極而泣之余,他們想到老人留下的那桶水,然而,打開桶蓋,卻從里面流出了沙子。
居里夫人說:“生活對我們任何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念,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賦的才能,而且,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情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就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
人在有信念的情況下,奔赴成功才會更加有動力。心理學上把人的力量分為兩種:一種是內部驅動力,一種是外部驅動力。內部驅動力來自人的內心,給人持久的力量,而外部驅動力來自人的外部,給人的作用力往往是短暫的。要想獲得更加長久和源源不斷的力量,我們就要更加多地擁有內部驅動力,而信念正是內部驅動力的主要來源。正如人們常說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個人在人生之中都必然要經歷各種坎坷挫折和磨難,只有在信念的支撐下,才能激勵自己繼續努力,渡過更多的難關,最終到達柳暗花明的境遇。
1870年,標準石油公司成立,洛克菲勒任總裁,該公司資產100萬美元。洛克菲勒放言:“總有一天,所有的煉油和制桶業務都要歸標準石油公司。”公司主要負責人不領工資,只從股票升值和紅利部分中提成。“不領工資只分紅”這個制度創新一直影響到現在的美國企業。洛克菲勒堅信“越是認為自己行,你就會變得越高明,積極的心態會創造成功。我不知道是不是勇氣。一個人往往進入只有一件事可做的局面,并無可供選擇的余地。他想逃,可是無路可逃。因此他只有順著眼前唯一的道路朝前走,而人們稱它為勇氣”,以及“與其生活在既不勝利也不失敗的黯淡陰郁的心情里,成為既不知歡樂也不知悲傷的懦夫的同類者,倒不如不惜失敗,大膽地向目標挑戰!”
在他給兒子的信件中,他也提到一件事,他與摩根先生商討是否賣掉聯合礦業公司,為促使雙方達成協議,亨利·弗里克先生出面調解,而洛克菲勒對此的回答是:“正像我的兒子告訴摩根先生的那樣,我并不急于賣掉聯合礦業公司。但又像你所猜測的一樣,我從來不阻止建立任何有價值的企業。但是,我堅決反對買主居高臨下,定下企圖將我們排斥在外的價格,我寧可血戰到底也不會做這樣的生意。”
的確,洛克菲勒就是這樣的人,他是自信滿滿的,是有實力的,是不受人挾制的。這也是一種信念。
當然,任何信念,如果單純停留在不鮮明的想象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應該把這種抽象的意向濃縮為現實的行動。如若不進行深思,不認真開展活動,那么創造性的工作及其成功的人生也是沒有把握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獲得一蹴而就的成功,在覺得人生艱難的時候,不要抱怨、不要沮喪,而是要持續地努力進取,這樣才能通過不斷的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人生,是急不得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有耐心下來,勇敢無畏地面對人生,細致用心地經營人生,我們才能獲得人生的豐厚饋贈。
上一篇:有付出,人生才有收獲
下一篇:有條不紊,在等待中積累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