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保健功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他是繼歐陽修之后,宋代古文運動的又一位領袖。蘇軾在文學藝術方面的非凡成就,可謂北宋時期社會文化高度發展的一個標志。
由于家庭的教育、前輩的熏陶,以及自己的刻苦學習,青年時期的蘇軾就具有了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和多方面的藝術才能。蘇軾一生著述甚豐,涉及面也十分豐富。同時,他對養生術也是很有研究的,他寫過《問養生》、《養生說》、《養生訣》等20多篇有關養生的文章。
蘇軾喜歡打獵、射箭、野游等戶外活動。另外,他還喜歡旅游,祖國許多的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游覽的足跡。
蘇軾還自編了一套保健功,“原自養煉”。天剛亮,蘇軾就起床了,他盤足而坐,叩齒36下,呼吸吐納,摩擦腳心、臍下、腰背間和眼耳頸等部位,直至發熱為止,再接著捏鼻兩側50次,最后梳發百余次。蘇軾以他親身的體驗總結說:“此法特別地奇妙……其效初也不甚覺,但積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力百倍。”
蘇軾雖然多次被貶謫他鄉,但是他都能夠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對待,這說明他是一個樂觀豁達的人。在面對困苦的生活時,蘇軾“捫腹而笑”,他說:“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
蘇軾不僅注重活動身體,而且他的養生術中,還包括了飲食方面的一些具體做法。他不僅很講究飲食衛生,而且他飲食也很有研究。
蘇軾主張人應該多吃菜而少吃肉,“蔬食有過于八珍”,一可安分以養福,二可寬胃以養生,三可省費以養財。對于什么時候應該飲食,什么時候不該飲食,蘇軾也作了很好的說明,他強調“已饑方食,未飽先止”。意思是說:“必須要等到腹中覺得饑餓時,才可以進食,尚未吃得十分飽滿時,就應當停止。”由此可見,注意養生的人,對于食物就要有相應地節制。
上一篇:老船夫的行船智慧
下一篇:螞蟻看大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