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泰斗陳遵媯
陳遵媯是我國現代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1901年出生,童年在家鄉讀私塾。少年時代為跟隨在京城謀事的父親,到北京師大附中讀書。學生時代的陳遵媯喜好運動,甚至很調皮,有時還搞點惡作劇,很惹老師生氣。但是他很聰明,成績也很好,老師又拿他沒辦法。
陳遵媯喜歡讀書,但討厭當書呆子。當時,他深受福建同鄉嚴復科學救國思想的影響,決意奮發圖強,以科技振興中國。1921年他20歲時,考入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學院,主修數學。
陳遵媯在日本留學期間,就注意到日本明治維新后大力抓教育、科學,使日本變成強國的經驗。他決心往這方面努力,使祖國強盛起來。他與中國同學組織合一社,宣揚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觀,相約日后以所學報效祖國。
那是有一年暑假,陳遵媯先生從日本回國探親,在火車上偶然遇到父親的摯友高魯先生。高魯先生是個天文學家,當時擔任北京中央觀象臺臺長。他與陳遵媯交談之后,建議這個剛20出頭的青年把數學和天文學結合起來,將來從事天文學研究。
高魯先生還特別安排陳遵媯到中央觀象臺做天文觀察實習,并且送給他一本書《圖解天文學》做紀念。而這就成了陳遵媯先生此后一生從事天文學研究的啟始萌芽。
留學日本五年之后,陳遵媯先生在1926年學成歸國,先后在北京高等女子師范學校、國立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保定河北省立農學院做教授。同時,他還在中央觀象臺兼職,負責歷書編算工作。
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在南京紫金山成立,陳遵媯先生被聘為該所專任研究員,并兼該所算學組主任。于是,他正式進入中國天文學界,開始了他六十余年漫長的天文學生涯。
1937年,陳遵媯先生偶然收到日本天文學家、京都大學花山天文臺臺長山本一清教授的來信,說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委托山本主持收集中國古代天文學史料,希望中國天文研究所予以幫助。
陳遵媯先生讀信之后非常生氣,收集中國古代天文史料,為什么要找日本人來做。從那時起,陳遵媯先生便開始收集史料。他花了兩年多時間,編寫出了《中國天文發達史》,準備交商務印書館出版。
不幸由于戰亂,書稿遺失,陳遵媯的第一本中國天文學史著作終于未能問世。而且,他的妻子和三個孩子也在這場戰爭中不幸全部遇難。但是,越是在這種艱苦卓絕的環境中,越能激發他報國的滿腔熱血。即使是在顛沛流離的轉戰途中,他也不忘進行科學探測和研究。
1938年,陳遵媯參與籌建了昆明天文臺,這是當時國家最為重要的天文觀測設施之一。1942年,他隨研究組到貴陽考察日蝕。1944年,又參加甘肅臨洮日食觀測隊,負責編輯觀測資料,并用變星儀拍攝造父變星,為我國現代天文學研究工作積累了寶貴的資料和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央研究院搬回南京。陳遵媯先生受命擔任天文研究所代理所長。他還出任中國天文學會總秘書長、理事長,國立編譯館天文學名詞委員會委員,中國天文學會變星委員會委員,中國日食觀測委員會委員,以及《宇宙》雜志主編。這一雜志為宣傳近代天文知識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國科技界很有影響。
當時國民政府為表彰陳遵媯抗戰期間公而忘私的豐功偉績,頒發給他一枚勝利勛章。可是,陳遵媯先生對國民黨政府的貪污腐敗深惡痛絕,所以新中國成立,他感到由衷的高興,欣然擔任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并兼任上海徐家匯觀象臺臺長,積極參加新中國的科學建設事業。
1955年,中國科學院的竺可禎和吳有訓兩位副院長,把陳遵媯先生從南京邀請到北京,把創建我國第一座天文館的重任交給了陳遵媯。“天文館”這個名稱是陳遵媯提出的。在國外,具有天象儀的單位名為“天象館”,它僅起天文電影院的單一作用。
陳遵媯考慮到我國的國情,特別是天文科學比較落后,人民大眾天文知識很少,應該要把天文館辦成為既有研究,又有普及的單位,重點放在人才的培養上。天文館籌建組的同志一致同意了陳遵媯的看法。因此,新成立的“北京天文館”,以天象廳為中心,配有天文觀測臺、氣象臺、天文展覽廳和演講廳,并沒有物理實驗室與光學車間等。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建設,1957年9月29日,新中國第一座天文館北京天文館正式開館。北京天文館的成立,成為當時國內外的重大新聞,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為天文科學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
1956年底,陳遵媯率領中國天文考察團,赴前蘇聯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等地考察蘇聯天文館。他認為,我國這么大的國家一直靠翻譯國外天文年歷為己用是個恥辱,編纂出版天文年歷,不僅是出于天文學的需要,而且對國計民生、國防建設等都大有用途。為了我國獨立編算歷書,他曾四處奔走呼吁,并且做了長期不懈的努力。1964年,他的愿望終于實現了。這一年,紫金山天文臺歷算組編算出了1969年《中國天文年歷》。這標志著我國依賴“洋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此后,每年都編算出版《中國天文年歷》。
陳遵媯又陸續出版了《流星論》《天文學概論》《宇宙壯觀》《恒星圖表》《大學天文學》《日食簡說》《天文學家名人傳》《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清代天文儀器解說》等30余種著作或譯著。另外還有百余篇在報刊雜志發表的文章。
陳遵媯先生為人正直爽朗,待人熱情。他還特別關心年輕科技工作者的發展,關心青少年天文愛好者的成長。在他的家里常有客人中,其中不少是研究生與中學生。人們向他請教,請他給予業務指導,他都樂意承擔。即便是耄耋之年,走路不便,但他總是送客人到大門口。老一代科學家的平易近人,熱情禮貌,給拜訪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陳遵媯在晚年,努力趕寫回憶錄,并編了一本天文學辭典,寫了許多天文研究論文。他日夜奮斗,終于完成了他的心愿。同時,他仍經常到北京天文館,關心天文館的建設,向年輕的天文工作者傳授天文知識和工作經驗,為我國天文科學發展貢獻畢生心血。
上一篇:天使的翅膀
下一篇:天文學界的先驅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