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的“相親黃金周”:相親綜合癥
張揚今年23歲,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平時總是忙于工作。父母催著她十一回家,還經常叨念著:“年紀不小了,再不抓緊,就是三十的老姑娘了!”于是等她放假回家,父母給她安排了緊湊的相親,一連幾天都安排得滿滿的,甚至一天都要見上兩三個人。
她打著哈欠回憶著,第一次是一個醫生,本來個子小像個“小冬瓜”,硬嚷著自己有一米七八,被她直接給拒絕了;第二次是一個機械工程師,人家沒瞧上自己,倒是和帶去的女伴有說有笑;第三次,她遇上了一個公務員,兩個人默默地坐了兩個小時,根本就沒有什么話可說;第四次是個富二代,雖然很富有,但是張揚卻很不喜歡他用錢來衡量一切的價值觀,以及那種傲慢的態度;第五次的相親對象是一個服裝設計師,雖然模樣很周正,卻是一個讓張揚受不了的話嘮……就這樣,黃金周短短七天,相親近十場,搞得張揚是心力交瘁。
現在許多“80后”的女性,雖然年紀不是很大,還沒有混到“剩女”的“身份證”,但是,家里面已經是催促得不得了。甚至有些父母采取了狂轟濫炸式的相親策略。因此,有新聞報道,十一黃金周,父母給孩子都排滿了相親進程,成為了典型的“相親黃金周”。在相親的過程中,有些人不是自己被對方“刪除”,就是對方把自己給“刪除”。網絡上面,許多相親女還分享著自己遇到許多有趣的“相親極品男”的經歷。比如說,混飯蹭吃的,一旦他沒看上女孩,便找個借口直接開溜,還讓女方埋單;還有的雖然請客,但是卻是直接一碗炸醬面了事,理由自然是冠冕堂皇;甚至有一些太熱情的,直接噓寒問暖,讓對方受寵若驚。
其實,有些相親的女孩們,并不是年紀過大,甚至有些還頗為青春。但是為什么父母都會讓他們去相親,并且希望她們能早點兒結婚了事呢?父母有自己的理由——別看孩子們現在年輕,一個個的眼光都很高,等年紀真到了一定年齡,誰還來找她們?同時,父母還一再地告誡自己的孩子,這兩年是自己挑別人;再過些年,就是別人挑自己了。于是,便是一輪又一輪看似永無止境的相親。心理咨詢師就這種現象給出了解釋,由于現在都市生活節奏加快,很多年輕人忙于工作和社會交往,有時候對自己的戀愛不是很上心,并且,常以“現在還年輕”為理由推遲戀愛、結婚的時間。致使很多父母都患上了“剩男剩女恐懼癥”。雖然孩子們年齡并不大,但身為家長,卻過于著急,生怕將來孩子被“剩”下。
與父母們的“剩男剩女恐懼癥”相應,“80后”女生或者“剩女”們,在父母苦心經營的“相親大轟炸”下,已經有些人開始出現疲憊、麻木,甚至恐慌的情緒,被稱為“相親綜合癥”。因為接二連三的相親,造成了一種厭惡心理。而且,因為在只有形式化的相親中,沒有更好的交流,所以只會把其中的無趣和消極無限放大。同時,更因為這樣的“集中轟炸”,讓相親者們都有些心不在焉,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還給他們造成了心理負擔,因此也地就形成了對相親產生恐懼的“條件反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樣大強度的相親有些揠苗助長的意味,是不可取的。這樣大強度地安排相親無疑會給當事人造成恐懼感和焦慮感,讓他們產生壓力。無論對身體或是心靈,都是一大考驗。特別是精神上的窒息,讓人超出負荷后,就會條件反射地對相親產生厭惡。而相親本身也因為長時間不間斷地對人進行“敲擊”,成了消極刺激。
“戀愛自由,婚姻自由”。可女人的身邊卻充滿了太多的無可奈何,無論是來自社會或是家庭。女人都要學會釋壓,不要把相親變成“填鴨式”的感情喂養方式,那種沒有語言和心靈溝通的形式,只是一種精神迫害。
女人要學會去愛,學會去感受生活、感受幸福,不要讓感情成為家人和自己的負擔。
上一篇:別讓戀愛變成枷鎖:權衡感情和事業
下一篇:辦公室戀情:警惕同事成為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