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放下,才能悠然自在
人生應該要懂得舍棄,也就是說要在適當的時候放下。懂得放下之人,是智慧之人,是淡定之人,唯有懂得放下的人,才能在人生路上悠然自在。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老和尚帶著一個小和尚下山化緣。小和尚剛入佛門不久,什么事情都聽從師父的安排,把師父的教導牢記于心。兩人一起來到了一個小河邊,河水湍急,想要走到對岸,必須淌過湍急的河水。
這時,一個姑娘走過來,正好也要過河。但是河水太急了,姑娘不敢過。師父就走過去問:“姑娘,你要過河嗎?你過來,我背你過去吧。”姑娘點點頭。于是,師父背著姑娘過了河。小和尚看到這一幕,驚呆了。
到了對岸,師父放下了背上的姑娘,姑娘笑著道了謝,轉身走了。師傅帶著小和尚繼續往前走。小和尚一直很疑惑師父為什么可以背著姑娘過河,但是又不敢直接問,只好自己犯嘀咕,“師父不是常常教導我們要遠離女色嗎,怎么還能背著姑娘過河呢?”
小和尚一直把這件事情記掛在心里,就這樣,走了20里地,覺得實在憋得慌,終于忍不住問師父:“師父,我們是出家之人,你怎么能背一個大姑娘過河呢?”此時師父淡定地回答說:“我把她背到對岸就放下了,你卻背著她走了20里路。”
師父是淡定的,他拿得起也能放得下,而小和尚卻不是淡定之人,他始終放不下。背著沉重的心理包袱走了20里路,有了這樣的心境,怎么會不煩、不累呢?更不用說欣賞沿途的美景,悠然地生活了。
在現實生活中,也許很多人都在無意識地扮演著小和尚的角色。他們把什么東西都背在肩上,帶著重負前行,因此,常常會感覺生活沉重、疲憊。既然如此,為什么不放下心中的包袱呢?
人生是不堪重負的旅行,所以要懂得適當地放下,舍棄一些東西,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輕松無憂。
有兩個農夫相約上街尋找財物,其中一個比較聰明,另一個比較愚笨。
他們走著走著,到了城里被火燒毀的地區,發現了一些燒焦的羊毛,就盡量地把羊毛捆好,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在路上,他們又看到一些布匹。聰明的農夫立刻把羊毛丟了,換成了布。笨的那一個也撿了很多布匹,但是仍然不肯扔掉背上的羊毛。
他們又往前走,看到路上有許多現成的衣服。聰明的農夫又把布扔了,換成了衣服。而笨的那一個呢?他既舍不得扔掉羊毛,也舍不得扔掉撿來的布,并且又撿起了一些衣服背在肩上。
之后,他們又看到了銀色餐具,聰明的農夫又換了貨物,而笨農夫還是像以前一樣,把什么都背在肩上!
后來,他們看見了一堆金子,聰明的農夫趕緊換成了金子,笨農夫還是舍不得放下,仍舊把所有的東西都背著。聰明的人一路上走得很輕松,而笨的那個人卻越來越疲憊。
最后下起了大雨,爆發了泥石流。聰明的那個人,因為沒有重負,所以跑得很快,讓自己脫離了險境。而笨的那個農夫,肩上有太多東西,自然跑得很慢。此時,他才知道應該放棄一些東西。但是已經來不及了,長時間的負重、疲憊的生活已經把他壓垮了。他再也跑不動了,最后被泥石流吞沒了。
這就是“舍得”和“舍不得”、“放下”與“放不下”兩種心態帶來的不同結果。聰明的人舍得放棄,懂得放下,所以輕松;愚蠢的人舍不得放棄,放不下,所以疲憊。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是愿意做個聰明人,還是做個笨的人呢?相信前者才是我們的選擇,誰也不愿意成為那個笨人,把自己累倒。
既然選擇了前者,那么從此刻起,就做個聰明的人,做個淡定的人,不要把什么都放在肩上,該放手時就放手,才能讓自己更輕松,生活也會更悠然。否則,只會讓自己又苦又累,最終不堪重負,徹底被壓倒。
上一篇:感恩生活也是一種淡定
下一篇:把快樂寫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