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當車
人若有自知之明,首先不會盲目自大,其次不會自卑自憐。人是世界上最高等的動物。但在認識自我時往往會誤入“歧途”,原因就在于有時不能正確對待自己。
春秋戰國,齊莊公乘車出游,忽然看到路上一種叫螳螂的小蟲伸出前臂,阻擋車子前行。齊莊公十分驚訝。
車夫說,“這種蟲子凡是碰到對手,就會伸出前臂,阻擋對手,它們并不想自己的力量有多大,能否阻擋得住對手,于是經常被車軋死。”
這就是成語“螳臂當車”的由來,用來比喻沒有自知之明、不自量力的人。
生活中,人應該了解自己,弄清“我是誰?”、“我能干什么”?
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可見,對自己正確的認識是多么重要。
歷史上,漢武帝劉邦本是一個小吏,“文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治國安邦不如蕭何”,但其最終成就霸業,這與他善用人,對自己有正確認識分不開。與他極為相像的,還有三國時蜀主劉備。
劉備本是賣草鞋落魄的漢室宗親,由于其知人善任,故最終在諸葛亮的輔佑下,在張飛、關羽等一批忠誠將士的幫助下,取得政權。
人無論多么聰明,多么有智慧,一旦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就會失去自我,就會走向盲目之路,就會迷失前行的方向,聰明才智也發揮不出來。而正確認識自己,有時雖不能立刻達成目的,但可以保持清醒的頭腦。
人生是不斷認識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有時很幸福,有時很痛苦;有時看得清,有時需撥開重重迷霧。
人生又是不斷校正的過程,當人生之船脫離了正確的航道,就應該趕快校正,以免誤入漩渦、暗流,偏離原來的方向。
上一篇:《苦盡甘來的茶》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解決問題往往從簡單開始》知取舍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