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靈世界,你不可不懂
如果愛孩子只是照顧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對孩子發號施令、頤指氣使,把孩子當成機器人去指揮,那么每對父母都可以成為優秀的父母。遺憾的是,當父母從來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而是非常難的、需要畢生從事的偉大事業。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職業在上崗之前都會進行培訓,唯獨父母這個職業,雖然如今也有很多的準父母培訓班,但是實際上對于父母的培訓效果很差。哪怕父母經過學習自信滿滿準備上崗,在新生命呱呱墜地那一刻他們還是會表現出束手無策。要知道,考驗才剛剛開始,隨著嬰兒不斷地成長,父母會發現小小嬰兒簡直就是一個來自外星球的“怪異生物”。在照顧新生兒的那段時間里,新手媽媽不由得感慨:還是在肚子里好啊,雖然沒有卸貨很累,但是好歹走到哪里都能帶著,不需要花費那么多時間和精力手忙腳亂地照顧。等到孩子變成一個滿地跑的幼兒,媽媽已經忘記了沒有卸貨之前的省心日子,而是感慨還是嬰兒時期好啊,至少還可以抱著,現在到處跑,這可怎么辦,關鍵是危險無處不在,而孩子卻看都看不住。的確,這還沒有到叛逆期、青春期呢,考驗只會越來越大,更加讓父母無奈,也逼得父母不得不打起精神來養育這個神奇的生命。
雖然很多父母都為了撫育孩子成長而心力交瘁,也有些父母是后知后覺的,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生養了孩子,就應該是最熟悉和了解孩子的人,更對孩子享有支配的權利。實際上,這完全是誤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雖因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但是與父母截然不同。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就算已經有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等到老二出生,也會和老大截然不同。所以父母不管養育幾個孩子,在對待每個孩子的時候,他們都是新手。如果父母因為錯誤思想的引導,對孩子采取生硬的管教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非但無法起到促進的作用,還會導致孩子的成長受到阻礙。例如,當孩子犯錯誤,其實所謂錯誤只是父母給孩子的行為冠名,孩子自身并不承認錯誤,父母就對孩子聲色俱厲地批評,或者采取嚴厲的措施懲罰孩子,也許可以在短時間內迫使孩子聽話,但是長此以往孩子或對父母關閉心扉或故意逆反。不得不說,這樣的教育效果是事與愿違的。
尤其是對待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如果父母總是以強制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往往會導致孩子陷入更加叛逆的狀態,這樣一來親子溝通也會陷入困境,更別說引導和教育孩子了。遺憾的是,很多父母都習慣于對孩子大包大攬,或者把自己的要求強加于孩子,這對于孩子的成長非常糟糕。作為父母,既要照顧孩子的身體,也要關注孩子的心靈,讀懂孩子的內心變化。父母很有必要通過學習,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這樣至少可以知道孩子在特定的年齡段會出現怎樣的行為舉止,從而幫助孩子有的放矢地成長和進步。
還有些父母會以愛孩子的方式,架空孩子的人生,他們對于孩子進行各種細致的安排,甚至恨不得把孩子一輩子的事情都安排好,還會把自己沒有完成的人生理想和尚未實現的夢想交給孩子去實現。不得不說,父母即使生養了孩子,對孩子付出再多,也沒有權利去剝奪孩子對于人生的主宰權。如今,很多父母都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課外班、興趣班,卻因為不懂得尊重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擅自代替孩子做主,而導致孩子對所謂的興趣班根本沒有興趣,可想而知孩子也根本不會有任何收獲。與其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如說父母要想促進孩子成長,就一定要真正尊重和平等對待孩子,唯有如此,父母才能成為孩子成長的引導者,也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對于父母而言,如果從來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那就是最大的失敗。孩子即使再小,也有自我意識,他們不會愿意做任何事情都被父母指揮。作為父母,當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懊惱的時候,不如想一想自己說的是否是孩子真正想聽的,也不如想一想,自己代替孩子選擇的是否是孩子真正想要的。親子關系中,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占據主導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父母不需要了解和尊重孩子,而是說父母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心靈世界,從而才能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助力孩子的成長。
上一篇:孩子為何對父母的話置若罔聞
下一篇:孩子的行為在無聲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