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氣量結(jié)交他人
其實看似為難的事情,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處理,這就是有氣量。
三國時期的周瑜,是東吳的大都督,年輕有為,足智多謀,屢立奇功。然而,這樣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卻英年早逝。周瑜之死的原因之一就是氣量太小。他曾經(jīng)多次敗在諸葛亮手下,《三國演義》里就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周瑜心胸狹隘、急于建功立業(yè),一旦遇到令自己不如意之事就難以釋懷。內(nèi)心的煎熬再加上外傷,就危及生命了。
在與人相處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待人寬厚、仁慈;有人小肚雞腸,自私、卑鄙。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不論與誰交往,都不可能要求對方事事都能做到讓我們滿意的。這也常常會讓我們困惑、迷茫。如此復(fù)雜、糾結(jié)的人際關(guān)系,該如何處理呢?氣量小的人,往往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優(yōu)秀,也容忍不了別人和自己存在分歧。時間長了,交往的圈子就漸漸狹窄了。
其實看似為難的事情,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處理,這就是有氣量。以自己寬廣的胸懷,接納、包容不同的人。總的來說,就是我們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時,要氣量寬宏,能夠容人。
清朝時,曾國藩在長沙讀書,有一位同學(xué)性情暴躁,對人很不友善。因為曾國藩的書桌是靠近窗戶的,他就說:“教室里的光線都是從窗戶射進來的,你的桌子放在了窗前,把光線擋住了,這讓我們怎么讀書?”他命令曾國藩把桌子搬開。曾國藩也不與他爭辯,搬著書桌就去了角落里。
曾國藩喜歡夜讀,每每到了深夜,還在用功。那位同學(xué)又看不慣了:“這么晚了還不睡覺,打擾別人休息,別人第二天怎么上課啊?”曾國藩聽了,不敢大聲朗誦了,只在心里默讀。一段時間之后,曾國藩中了舉人,那人聽了,就說:“他把桌子搬到了角落,也把原本屬于我的風(fēng)水帶去了角落,他是沾了我的光才考中舉人的。”
別人聽他這么一說,都為曾國藩鳴不平,覺得那個同學(xué)欺人太甚。可是曾國藩毫不在意,還安慰別人說:“他就是那樣子的人,就讓他說吧,我們不要與他計較。”
凡是成大事者,都有廣闊的胸襟。他們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不會計較別人的短處,而是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別人的長處,從中學(xué)習(xí)別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如果眼睛只能看到別人的短處,那么這個人的眼里就只有缺點,而看不到別人美好的一面。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跟別人發(fā)生矛盾。如果一味地跟別人計較,就可能浪費很多精力。與其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如就放開胸懷,給別人一次改正的機會,也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人一生的道路漫長而坎坷,充滿艱辛的同時,也會孕育著希望。不要總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時,總是無法結(jié)交到優(yōu)秀的人。
在茫茫人海中,人與人能夠相識、相知就是一種緣分。要好好珍惜自己所收獲到的親情、愛情、友情,少一點怨恨、少一點憤怒。這樣,在自己前行的道路上,才會得到更多人的幫助,才會收獲不同的友誼,也才能讓自己生活在親情、友情、愛情的呵護之中,體悟生活的溫情。我們能以輕松自如的心態(tài)來面對紛繁復(fù)雜的人間百態(tài),才能擺脫不滿、憤恨的情緒,生活也才會變得簡單、變得祥和。
上一篇:用冷靜化解危機
下一篇: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