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包袱,在“當下”解脫
人生的目的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把已經(jīng)掌握的東西運用得得心應手。就像寶劍一樣,劍刃越薄越好,重量越輕越好。
生命可以不必沉重,只有在“當下”解脫才能讓自己輕松起來,解脫才是快樂,只有放下身上的負擔才能找心靈的家園。
可是,生活中,人們常常給自己增添很多無形的包袱:昨天發(fā)生的事情,要及時總結經(jīng)驗,并且從中吸取教訓;明天還沒有到來,會發(fā)生什么,都是無法預料的,我們需要做準備……總是害怕不夠,總是在準備,我們就是用這樣的鎖鏈鎖住了幸福,給自己的生命增添了太多的負擔。
有一個流浪漢在看不見盡頭的路上長途跋涉,他背著一大袋沉重的沙子,一根裝滿水的粗管子纏在他身上。他右手托著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左手拿著一塊巖石,脖子上用一根舊繩子吊著一塊大磨盤,腳腕上系著一條生銹的鐵鏈,鐵鏈上拴著大鐵球,頭上頂著一個已經(jīng)腐爛發(fā)臭的大南瓜。
這個流浪漢吃力地走著。他呻吟著,抱怨自己的命運如此艱難,抱怨疲倦不停地折磨他。
正當他在炎炎烈日下艱難行走時,迎面來了一位老人。老人問:“喂,疲倦的流浪漢,為什么你不將手里的石頭扔掉呢?”
“我真蠢。”流浪漢明白了,“我以前怎么沒想到呢?”他扔掉了石頭,覺得輕了許多。
不久,他在路上又遇到一位老婦人。老婦人問他:“告訴我,疲倦的流浪漢,你為什么不把頭上的爛南瓜扔了呢?你為什么要拖著那么重的鐵鏈子呢?”
流浪漢答道:“我很高興你能給我指出來,我沒意識到自己在做傻事。”他解開腳上的鐵鏈子,把頭上的爛南瓜扔到路邊摔得稀爛,頓時又覺得輕松了許多。但隨著他繼續(xù)往前走,他又感到了步履蹣跚。
后來,他又遇到了一位小伙子。小伙子十分驚異:“啊,流浪漢,你扛了一口袋沙子,可一路上有的是沙子;你帶了一根大水管,好像要去穿越大沙漠。可你瞧,路旁就有一條清亮的小溪,它已伴隨著你走了很長一段了。”聽到這些話,流浪漢又解下了大水管,倒掉了里面已經(jīng)變了味的水,然后把口袋里的沙子也倒了出來。
他站在路上,看著落日沉思。落日的余暉映照在他身上。突然他看到脖子上掛著的磨盤,意識到正是這東西使他不能直起腰來走路,于是他解下磨盤,把它扔進河里。他卸掉了所有負擔,徘徊在傍晚涼爽的微風中,突然發(fā)覺自己找到了心靈的歸宿。
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欲和虛榮,要想使之在抵達彼岸前,不在中途擱淺或沉沒,就必須輕載,只取需要的東西,把那些應該放下的“包袱”果斷地放下。人不可能什么東西都能得到,總有需要放棄的東西。
人生的目的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把已經(jīng)掌握的東西運用得得心應手。就像寶劍一樣,劍刃越薄越好,重量越輕越好。如果帶著過多包袱上路,注定要舉步維艱。只有卸下身上的包袱才可能走得更快。我們總是讓生命承載太多的負荷,最終被壓彎腰的是我們自己。放下太多的虛榮,放下太多的功利,放下金錢的壓力,放下心理負擔的包袱,為我們自己的肩膀減負,輕松簡單地面對自己的生活吧。
如果人們想從這些重負中得到解脫的話,那么就學會放下心中的執(zhí)著。如何放下?就是要學會遺忘。
在“當下”,真正的解脫就是要遺忘,忘得一干二凈。假如有人問你還恨不恨你的仇人,你說我不恨他了,別人可能會將信將疑,但如果你的回答是說:“我哪有什么仇人,連自己都不記得有這個人。”這說明你真的解脫了,自然也就沒有煩惱了。
世間的煩惱都是自已加給自己的,只有放得下才能獲得解脫,才能活得快樂、幸福。如果人們想在當下解脫,那么就必須放下心中的名和利,放下心中的欲望,放下對生命的牽掛,放下對未來的執(zhí)著。把一切都放下,讓以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得充實,生命便有了最現(xiàn)實的意義。
上一篇:化嫉妒為進步的動力
下一篇:取舍兩難時,選擇積極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