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嫉妒為進步的動力
如果想要徹底地擺脫嫉妒,那就朝著自己所期望的目標(biāo)努力,將那種如癡如狂的嫉妒,化作不斷前進的動力,這樣便能將一出丑劇,演變?yōu)槌錆M活力的奮斗史詩。
嫉妒是人心頭的一顆毒瘤,它會惑亂人的心性。實際上,嫉妒不僅是萬惡之首,而且是萬惡之源,只要發(fā)作起來,就有可能讓人心態(tài)失常。
那么,什么是嫉妒呢?心理學(xué)家認(rèn)為,嫉妒是由于別人勝過自己而引起情緒的負(fù)面體驗,是心胸狹窄的心理。黑格爾說:“嫉妒乃平庸的情調(diào)對于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養(yǎng)成的。嫉妒有三個心理活動階段:嫉羨——嫉優(yōu)——嫉恨。這三個階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從少到多。嫉羨,以羨慕為主,嫉妒為輔;嫉優(yōu),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經(jīng)到了怕別人威脅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則把嫉妒之火熊熊燃燒到了難以消除的地步。這把嫉恨之火,沒有燃向別人,而是炙烤著自己的心,使自己沒有片刻寧靜,于是便絞盡腦汁去想方設(shè)法詆毀別人。嫉妒實質(zhì)上是用別人的成績進行自我折磨,別人并不因此退步,自己卻因此痛苦不堪,有的甚至采取極端行為,走向犯罪的深淵。
對那些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這便是嫉妒的表現(xiàn)。它是一種低級趣味,是人性殘存的動物性。許多動物的本性是嫉妒的,一只狼可以把搶獵物的同類咬死。《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臨死時對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就是一種典型的嫉妒心理。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其實嫉妒是無能者的“專利”,他們自己不求上進,又怕別人超過自己,似乎別人成功了就意味著自己失敗,最好大家都是矮子,才能顯示出自己的高大。這些人的骨子里充滿了“怠”與“忌”,無論對己、對社會、對國家的發(fā)展都十分有害。正如荀子所說:“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一個被嫉妒心支配的人,一定是胸?zé)o大志、目光短淺、不求上進的人;一個嫉妒成風(fēng)的團隊,一定是正氣不旺、邪氣盛行的團隊。
英國哲學(xué)家弗朗西斯·培根說過:“猶如毀掉麥子一樣,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地里,悄悄地毀掉人間美好的東西!”猶如劇毒一般的嫉妒,總是會讓世間的一切都變成丑劇。被嫉妒所困擾的人,如果不及時地從嫉妒的牢籠中逃離出來,人生也注定會變成一出丑劇。
與其如此,不如把嫉妒變成競爭的動力,在關(guān)注別人的優(yōu)勢時,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便能使原本失衡的心理獲得一種平衡。如果想要徹底地擺脫嫉妒這個惡魔,那就朝著自己所期望的目標(biāo)努力,將那種如癡如狂的妒,化作不斷前進的動力,這樣便能將一出丑劇,演變?yōu)槌錆M活力的奮斗史詩。
上一篇:功成后華麗轉(zhuǎn)身
下一篇:卸下包袱,在“當(dāng)下”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