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名利,笑看人生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這是《紅樓夢》里的開篇偈語,似乎在訴說繁華錦繡里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誡人們名利場中的人情冷暖。人生是什么暫且不論,名利乃“身外之物”,卻最能累人。可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能放下“名”、“利”二字的人又有多少呢?
“名”,是一種榮譽、一種地位。“名”常常與“利”相連,有了“名”,就可能享受更大的權(quán)力;有了“名”,就可能萬事亨通。總之,“名”與“利”是十分誘人的東西,很多人立足于社會、搏擊人生的動力正來自于此。人適當(dāng)?shù)刈非竺]有什么不妥,但若把名利看得太重,必將被“名韁利鎖”困住。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人,當(dāng)名利尚未到手時,他們會盡心竭力、努力經(jīng)營,甚至把獲得名利當(dāng)作自己生命的支柱而孜孜追求;待名利得到之后,他們還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唯恐名利離己而去,這些過分追求名利的人,常將自己弄得身心憔悴、疲憊不堪。他們之所以寧愿承受如此這般的“非人折磨”,是因為他們?nèi)狈Φ疵⑿慈松钠胶托膽B(tài)。孟子說:“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心中的欲望是很有限的,那么對于他來說,外界獲得的東西是多是少都不會助長他的欲望;而若一個人內(nèi)心充滿著無盡的欲望,那么他永遠也不會有舒心的時候。在名利的驅(qū)動下,很多人一心想著“往上爬”、掙大錢、出人頭地,而當(dāng)這些名利得到了以后,他們的欲望會再一次膨脹,如此循環(huán)下去,他們將永遠走在追求名利的路上,得不到滿足。
古時候,有一個王國,在這個王國中,老國王剛剛?cè)ナ溃聡跄昙o(jì)輕輕剛剛登基,這導(dǎo)致了一些外族的不服,因此經(jīng)常出現(xiàn)犯邊滋擾的情況,一時間王國的邊境安全出現(xiàn)了危機。為了讓邊境人民過上安寧的生活,國王召開群臣會議,決定以武力解決邊境問題,進而安定邊疆。
國王的想法得到了群臣的支持,于是他馬上頒布詔書:“國家現(xiàn)在面臨邊境侵?jǐn)_問題,邊境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為了討伐異族侵略,讓邊境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國家特此頒發(fā)詔書網(wǎng)羅人才,如有自告奮勇、愿為國效力者,叛亂一經(jīng)平定,皆有重賞。”此詔書剛剛頒布不久,就有三個年輕人應(yīng)召而來。國王得知有人應(yīng)召前來,感到十分高興,在大殿接見了這三個人。
這三個人中,一個人的個子很高,一個人的個子很矮,還有一個人的個子適中。國王看了看這三個人,說:“你們既然前來應(yīng)召,一定是身懷絕技,我想看看你們都有什么絕技。”
高個子的人說:“我善騎術(shù)。”
矮個子的人說:“我善射術(shù)。”
中等個子的人說:“我善謀略。”
國王聽了這三個人的回答后,又針對邊疆的問題詢問他們有什么好的策略,這三個人一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們?nèi)齻€人的想法都得到了國王的肯定,于是國王擇日讓他們帶領(lǐng)大軍開赴邊疆。
這三個人果然不負(fù)眾望,他們帶兵出征不久,邊疆就頻頻傳來喜訊,三個人屢建奇功。一個月后,異族侵略全部被平息,戰(zhàn)事告捷,三人凱旋。國王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對他們論功行賞。
國王問他們:“你們攻克了異族的侵略,如今得勝回朝,我當(dāng)初說過會給予你們重賞,現(xiàn)在你們想要什么,盡管說吧!”
高個子的人說:“我要做大將軍,為陛下鎮(zhèn)守邊關(guān)!”
中等個子的人說:“我要做尚書,替陛下分擔(dān)國事!”
矮個子的人卻說:“我一不當(dāng)官,二不領(lǐng)兵,三不要錢。我只希望陛下能賜給我一群牛羊和一塊牧場!”
對于矮個子的人的要求,國王聽后很是驚訝,但國王沒有多問什么,只是對他們的要求一一給予滿足。
不經(jīng)意間,幾年過去了。矮個子的人放著牛羊,牛羊個個肥壯;他在牧場上,悠閑地吹著笛子,悠揚的笛聲傳了很遠很遠,他生活得很寧靜、很滿足。而在宮廷做官的高個子的人和中等個子的人卻適得其反,他們經(jīng)常遭到其他大臣的嫉妒,有很多人上奏國王說他們勢力強大、有謀反之心,漸漸地,國王對他們也產(chǎn)生了猜疑,最后他們兩人都被人陷害入獄了。
人生中的很多東西都是綁在我們身上的“繩子”,很多人受這些“繩子”的束縛,明知難受,卻不肯自己松開,到頭來被“繩子”所累,就像故事中的高個子的人和中等個子的人,他們就是被名利的“繩子”束縛住了,忘記了“繩子”會給自己帶來的痛苦;而矮個子的人卻“看透”了這些,懂得自己解開“繩子”,將功名利祿置之度外,去追尋自己想要的怡然自樂的生活,與那兩個人相比,他才稱得上是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世界上沒有不為名利動心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而那些智者之所以能夠善待名利,是因為他們有著一種常人不及的品質(zhì)——淡泊。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誰都不想默默無聞地活一輩子,自古以來許多胸懷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當(dāng)作自己終生奮斗的“三大目標(biāo)”。三者能得其一,對一般人來說已經(jīng)很不容易;若能盡遂人愿,則更是“幸運”之至。然而,從辯證法角度看,人生有取必有舍,有進必有退,“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獲取都需要付出代價。問題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人為了公眾事業(yè),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了家庭的和睦,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但若只是為了一己私利,付出越多只會越可悲。在求取功名利祿的過程中,奉勸諸君,要少一點貪欲,多一點忍耐,莫為名利遮望眼。
客觀地說,“求名”并非壞事。一個人有名譽感就有了進取的動力;有名譽感的人同時也有羞恥感,因為他不想玷污自己的名聲。但是,什么事都要有個“度”,不能過分追求;人若是過分追求,又不能一時獲取,其求名心太切,有時就容易產(chǎn)生“邪念”,走入“歧途”。
在如今這個商品經(jīng)濟時代,人們企求更多的財富、更高的名譽地位、更多的贊美與愛慕……很多人為了得到這些,為人處事時不擇手段,他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心情也隨之越來越浮躁,最終在追逐物欲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
有些人為了追求名利榮譽,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拼命地奮斗,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最后雖然有可能會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卻受到損傷,甚至?xí)<吧@實在是得不償失。
所以,名利本身并沒有對錯之分,人有名有利當(dāng)然是好事,但不可強求,不可只顧爭名奪利。如果一個人整天思慮功名利祿,總是患得患失、嫉妒猜疑、貪得無厭,那他就會因此食不知味、寢不安枕。如果一個人為了追逐名利,不得不依附權(quán)勢、卑躬屈膝、阿諛諂媚、喪失人格,甚至忘記生命的本質(zhì)——做人的真實,成為名利的“奴隸”,那么他的人生便不會有太大的價值。
《菜根譚》中寫道:“我不希榮,何憂乎利祿之香餌;我不競進,何畏乎仕宦之危機?”意思是說:我如果不期望榮華富貴,又何必?fù)?dān)心他人用名利作餌來引誘我呢?我如果不和人爭奪高下,又何必畏懼在官場宦海中所潛伏的危機呢?
所以,人要從“自我”的小圈子中跳出來,從欲望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踏踏實實地生活,該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不為了虛名而活。只要你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只要你活得有價值,你自然會獲得應(yīng)有的“名”與“利”,同時也會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上一篇:找到人生的真正樂趣
下一篇:放慢生活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