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心者得天下
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牛根生,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是個典型的農民。或者說,是一個風趣的牧民。1999年開始重新創業,六年時間,創造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蒙牛品牌”,創造出了一個火箭速度。是什么原因使蒙牛如此牛氣沖天?下面,是牛根生做人之道的故事。
以德立命厚德興業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是牛根生沉浮商海20多年始終堅守的信念。他堅持以德服人的交際原則。他說:“想贏兩三個回合,贏三年五年,有點智商就行;要想一輩子贏,沒有商德絕對不行。”
1999年,牛根生認為當時整個產業的發展正在面臨巨大的機會時,牛根生因為和第一把手對于發展的意見不合,從伊利集團副總經理的位子上離開了。
離開了伊利,已經43歲的牛根生,去人才市場尋找過工作,也想過開家海鮮餐館,但是似乎都不怎么順利。牛根生迷茫了很長一段時間,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看來我天生還是該養牛。我的父親做了30年的養牛、擠奶等工作,而我也干了20多年,加起來近60年的乳業經歷,在全世界的大型乳業企業老總中,幾乎沒有。”
于是,牛根生萌生了“復制一個伊利”的想法。但是,當時的牛根生既缺資金又缺人才。當他拿出100萬元注冊了自己的公司,在呼和浩特和林格爾樹起蒙牛大旗后,原來在伊利的老部下聞訊蜂擁而至。
這些國內乳品業頂級的管理技術人才追隨牛根生,他們拿出了買房子、結婚、養老的錢,投入到蒙牛創業,使牛根生的原始資本一下子就上升到了1000萬元。沒有多少時間,前后有近300位伊利員工投奔了蒙牛。
資金和人才的兩大問題的解決,為蒙牛后來的起飛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牛根生為什么具有如此的人格魅力?牛根生在伊利期間,因為工作突出,上級獎勵他一筆錢,讓他買一輛好車,而他卻買了4輛面包車,分給有貢獻的部下一人一輛。
牛根生年薪百萬,大部分都分給了有困難的員工。員工逢病遭災了,他總是帶頭捐款,出手就是1萬元。剛來蒙牛不久的一名新員工得了心臟病,醫院需要手術費4萬多元,家里拿不出。因為他來的時間短,還不是蒙牛的正式員工,因此,還不能享受醫保。
于是,蒙牛就發動大家進行捐款,為他送去3.6萬元的醫療費。這名員工病治好以后,為了干好工作報答企業,努力學習,掌握了大量的技術。
一次,有個企業想出高薪把他從蒙牛挖走,這個員工對挖他的人說:“你準備給我高薪,可是,蒙牛給我第二次生命啊!”牛根生以德立命、厚德興業,為他創業的成功搭起了通天大道。
分享成功造就他人
在做客央視《新聞會客廳》時,牛根生講了這樣一段話:“一個人吃飯,一包方便面就行了。來了客人,則一定要拿出好吃的,和客人一起分享。客人吃得好,自己也高興。”
牛根生把這叫分享的愉悅。他還說:“一個人做了些讓父母兒女或親朋好友感覺有價值的事情還遠遠不夠,一定要做一些能使很多人的生活有變化、生計有保證的事情,那才有意義、有價值。”
在蒙牛53平方米的辦公室墻上掛著這樣一句話:股東注重回報,銀行重利益,合作伙伴圖賺錢,父老鄉親盼稅收。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牛根生把外資獎勵他們管理團隊的3億多元獎金拿出來扶持支撐發展的奶農和牧民,幫助他們解決生產和生活上的困難。
牛根生說:“現在,蒙牛的員工有2萬多人,物流、市場銷售人員近30萬人,再往后有200多萬奶農,再往后有1700多萬牧民,消費者將近3億人,是他們成就了蒙牛,成就了我牛根生。”
所以,分享成功、造就他人,是牛根生做人之道的第二個特點。
財散人聚財聚人散
這是牛根生的魅力哲學,也是他的領導哲學。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中國香港成功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乳制品企業。按照《福布斯》的排名,牛根生身價1.35億美元,居中國富翁排行榜107位。
正當外界對他的財富議論紛紛的時候,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和家人做出了一個震撼世人的決定:宣布將個人股份所得股息的51%捐給“老年基金會”,49%留作個人支配。
在他百年之后,將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給“老年基金會”,家人不能繼承其股權,每人只可領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平均工資的月生活費。這就是對他人生哲學的最好注腳。
牛根生的行動,為下級作出了榜樣。他關心下級的故事很多。有的人給他總結了“四個不如”:住房不如副手的闊,轎車不如副手的貴,辦公室不如副手的大,股票不如副手的多。光個人出資給部下所買的車就有十幾輛。
對下面他有個潛規則:經營人心不能向上經營,而是向下經營。因此,請吃飯、送禮、拜年,不是下級對上級,而是上級對下級。在牛根生的影響下,上級給下級送禮已經成為蒙牛的一種風氣。各級干部給下級送車送房的、送錢的、送衣服和送書的什么都有。
人心向背如磁鐵,有磁則向,無磁則背。對于企業來說,“人心”就是生產力。得人心者得天下。蒙牛幾年的時間發展成為行業旗艦企業,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與牛根生的做人之道,始終堅持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的哲學有很大關系。
思想家不一定都能夠成為企業家,但企業家一定是思想家。蒙牛的火箭速度,與牛根生對企業的各種問題想得深、想得遠也有很大關系。
上一篇:幸事對手的強大
下一篇: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