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怪力亂神
這句話常被誤解為“子不語怪、力、亂、神”,意思是孔子不說怪,也不說力,也不說亂,也不說神。而無神論者特別喜歡用這句“子不語神”來批評有神論,來證明世上沒有鬼神。但這實在是一個斷章取義的說法,因為把“怪力亂神”分成四項,并不符合孔子的原意。
例如,子不語“怪”嗎?那么《中庸》這段:“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以及《孔子演義》里所提到的“萍實”、“商羊”等事,這些不是言“怪”那是什么?
子不語“力”嗎?例如在《中庸》中所提到的“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nèi)桑瑥娫粘C!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這不是言“力”那是什么?
子不語“亂”嗎?《春秋》一書中批判戰(zhàn)國四百年間的亂臣賊子,用來警示后人,這不是言“亂”那是什么呢?
子不語“神”嗎?《中庸》里的這段:“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其在上,如在其左右。”這不是言“神”那是什么呢?由此來看,孔子敬鬼神,并非人們所認為的一個無神論者呢?
由以上的引證我們可以知道,若將怪、力、亂、神解成四樣事,將處處與孔子的言論自相矛盾,因此本章應作“子不語怪力、亂神”來解為當。
怪力是什么?正如孔子所說:“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這素隱行怪就是所謂的怪力。為什么孔子不語怪力呢?試想,玄奇法術(shù)的力量固然或有其事,但多談無助于心性的教化,且有腐蝕人心之虞,故圣人避而不談。
為什么孔子不語亂神呢?試想,六道中有天道(天仙、人仙、地仙、鬼仙)、阿修羅道(魔道)、地獄道、惡鬼道,皆屬鬼神之類,這么多的鬼神里面,固然也有安守本份或行善助人者,但也有自稱某天大仙大佛占據(jù)宮廟蠱惑人心者,或有自稱某星球神靈占據(jù)人身為邪祟等事者,也有占據(jù)大石、大樹以為神,卻為那些賭徒出明牌者……。這些亂神雖然存在,但與正神相去甚遠,多談無助于心性的教化,且有啟人尚玄好奇之心,有敗人心性之虞,故圣人亦避而不談。
圣人所好談者,正力、正神而已。所謂正力者“其身正,不令而行”者是也;所謂正神者“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者是也。談正力與正神,不僅有助于世道的太平,更能正人心性。故圣人畢生,只專注于此,而不愿談任何索隱行怪之事。
因此季路問怎么事奉鬼神。孔子回答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又問,人死后是什么情況?孔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這都在告訴世人不要索隱求怪,最重要的是要把眼前的人道做好,才是修行的根本。
看看今日,人們不是引用這句“子不語怪力亂神”來批評有神論的信仰,就是完全與這句話的精神違背,整日索隱求怪,沉溺在與鬼神接竅、通靈、接高靈的信息等古代稱為巫術(shù)的行為里面,把去脾氣改毛病、掃三心飛四相的基本功夫全拋在腦后。這真是兩個極端,難怪正道是那么的難以弘揚啊!
上一篇:女子“無”才便是德
下一篇:開悟、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