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的馬瑞菊
馬瑞菊: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貪圖什么,而是用知識武裝起來的大腦和雙手去創造生活,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馬瑞菊,自治區級骨干教師。在教育孩子成長過程中,她以身作則,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善良、豐富、溫暖、有情趣的人。兒子陳昱昊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學習的執著,考取了北大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專業,成為寧夏在該專業的第一人……
人們都說,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母親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作為自治區級骨干教師的馬瑞菊對此更是明了。兒子陳昱昊出生以后,初為人母的她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有多重,知道需要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付出什么。在往后教育孩子成長的歷程里,她深知言傳不如身教的古訓,時常以身作則,明確告訴兒子陳昱昊哪些事是對的,哪些事是錯的,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有些看似合理但對孩子成長教育沒有好處的事她堅決不做,也不允許兒子做。她經常告訴兒子,做人就應該成為一個善良、豐富、有溫暖、有情趣的人;讀書也應如此,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馬虎大意,貪圖一蹴而就,應該像古人說的那樣學貴有恒,做到日不間斷和富有激情。她還時常告訴兒子,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貪圖什么,而是為了增長見識,鍛煉能力,用知識武裝起來的大腦和勤勞的雙手去創造生活,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相同的價值觀讓馬瑞菊和丈夫陳明華走到了一起,陳明華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師,為人正直,勤奮踏實,和馬瑞菊一樣懂得身教的意義大過說教,常用自己的言行默默影響兒子的成長,教育兒子學會誠信、寬容,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保持充沛的精力、健康的體魄和仁慈的愛心。
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陳昱昊從小就學習成績優異,綜合能力突出,樂于助人,常去興涇鎮孤兒院照顧孩子,參與校園獻血、幫助宿管阿姨打掃衛生等活動,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學習的執著,是同齡人中的好榜樣。在銀川一中學習時獲得生物、物理、數學、化學等學科全國競賽獎項,參加北大自主招生,筆試、面試全區總分第一,榮獲保送上北大的資格。上大學以后,每年的寒暑假都勤工儉學,為家里減輕負擔。2014年因成績優異,能力突出,被免試保送為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同年12月入選中國希臘兩國“雅典學園”戰略人才培養計劃,在攻讀碩士期間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國際交流。2015年8月,組織帶領十余名中國青少年在希臘開展文化交流,獲得極大反響,為中希乃至中歐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學術研究方面,他與以色列科學家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關系,并于2015年10月赴以色列進行考察,深入考察了以色列在節水農業、環境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為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的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借鑒。
看著兒子在追逐理想的天空越飛越高,馬瑞菊夫婦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每當有人在他們跟前聊起兒子,夫婦倆自豪道,有這樣一個有夢想有激情的孩子,是我們夫妻這輩子最大的驕傲。雖然我們都是工薪階層,經濟上不富裕,但我們教育孩子從小就要學會自立自強,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是啊,正是在父母的悉心指教下,陳昱昊忍受住了寒冬宿舍里的冰涼、夏季的酷暑、地下室的潮濕(研究生樓),這些艱苦的環境不但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增強了他自強不息的精神、百折不撓的信念,成了他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精神源泉。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女性,他的母親馬瑞菊老師。
上一篇:《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優秀家風賞析
下一篇:《母親的檢查》優秀家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