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幫孩子告別自卑——法國總統戴高樂和女兒安妮
戴高樂是法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法國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
1928年,戴高樂的妻子伊馮娜在懷孕即將分娩時,不幸遭遇了車禍,當場昏死過去。在醫生的極力搶救下,伊馮娜才轉危為安。不久之后,他們的小女兒安妮匆匆來到了世上。可是,由于伊馮娜在治療過程中使用了大量藥物,致使安妮一出生便成了一個弱智遲鈍的孩子。這對于戴高樂和妻子伊馮娜來說,無異于一個晴天霹靂。
要養育一個這樣的孩子,會占去父母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戴高樂平時工作又很繁忙,這讓伊馮娜很內疚。但戴高樂對妻子說:“不是安妮自己要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我們兩個人的責任,所以我們要讓她在這個世界上獲得真正的幸福。”
從那以后,戴高樂對女兒極盡疼愛,認真地呵護著她一天天長大。每天飯后,戴高樂都會牽著她的手到花園中散步,給她講故事、唱兒歌、表演啞劇。小安妮雖然不會說話,但在高興時,也會像其他正常的小孩子一樣,歡快地笑出聲來,而爸爸是唯一能讓她笑起來的人。
安妮一天天長大了,遺憾的是,她的智力卻一直停留在兩歲左右的水平,只能說幾個簡單的單詞,走路也顫巍巍的,不過,戴高樂一如既往地愛著小安妮,只要有時間,就跑回來陪她。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法國淪陷,戴高樂帶著他的軍隊浴血奮戰。一天晚上,戴高樂的駐地遭到敵軍的轟炸,安妮受到了驚嚇,從床上爬起來大喊著跑了出去。戴高樂和妻子急忙跑出去把安妮抱回到床上。戴高樂就坐在床邊,輕輕地拍著安妮的背,安慰著她。在父親的安撫下,安妮又慢慢進入了夢鄉。
“二戰”結束后,戴高樂被法國人民推選為法國臨時政府主席,入住愛麗舍宮,妻子伊馮娜和女兒安妮也一并住了進來。雖然工作比以前更加繁忙了,但每次忙完公務后,戴高樂都會回家陪伴女兒。為了逗女兒開心,唱歌跑調的戴高樂還經常會為女兒唱上一支歌!
作為一個天生智障的孩子,安妮在父親的愛護下,一直很快樂地成長著。遺憾的是,在安妮即將過20歲生日時,不幸因感冒引發了肺炎,離開了人世。
安妮的去世,讓戴高樂十分悲痛。不過,戴高樂對女兒的愛并沒有結束,他將原本準備留給女兒的別墅改建為一家收容院,用來收容那些智力殘障的兒童。平時一有空,戴高樂還會到收容院里當義工,將對女兒的愛轉移到了這些弱智兒童的身上。
<<<家教家風感悟
當得知自己的孩子智力有問題時,對于每個父母來說,都如同一個晴天霹靂,難以接受。而接下來,一些父母可能會將孩子“藏”起來,害怕外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智力有問題;或者忽略孩子,不想在這樣的孩子身上浪費時間。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極其不公平的!
任何一個孩子,不論美的、丑的,還是聰明的、愚笨的,都是一個個獨特的生命,都值得擁有父母的愛和尊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和引導不夠恰當,比如重男輕女、對孩子要求過高、經常打擊孩子等,都有可能使孩子產生自卑感。而人的先天生理遺傳因素,如智力的高低、相貌的美丑、身材的高矮胖瘦等,也可能會引發孩子的自卑心理,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如別人優秀、不如別人漂亮,進而對自己消極失望,對一切喪失信心。
自卑的孩子,往往表現為膽小、怯懦、自卑、沉默,不善于交際,缺少朋友;活動能力差,進取心不強;經常回避群體活動,等等。如果孩子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好地得到緩解,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有一句教育名言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而“抬起頭來”,也就是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當一個孩子能夠昂首挺胸、大步前進時,在他的心里就會有諸多積極的潛臺詞,如“我能行!”“我并不比別人差!”“我是最棒的!”……如果孩子能夠以這樣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未來通常不會太差。
當然,要讓孩子擁有這樣的心態,父母的愛和正確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也想培養出一個自信、快樂的孩子,那不妨向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學習一下家教方法,用愛心幫助孩子告別自卑,驅散心中自卑的陰霾。
1.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缺少陽光,萬物就不能生長;缺乏愛,孩子的精神人格就不能健康地發育和成長。是愛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而愛也是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哲學家和心理分析學家埃里希·弗洛姆,曾對無條件的愛和接受給出了這樣的定義:“無條件的愛和接受是指堅定地愛和接受某個人,而不取決于當時的條件。”為了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父母要學會無條件地去愛自己的孩子。只有獲得這種愛的孩子,才會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幸福,從而能夠更好地接納自我,充滿自信地與別人相處,對生活充滿熱愛。
相反,如果你對孩子的愛只表現在孩子帶給你的歡樂甚至“面子”的時候,這就屬于有條件的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通常難以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甚至會加重自卑感。當一個人感到深深的自卑時,他的精神活動就會受到束縛,聰明才智和各種能力就會受到嚴重壓抑。
2.及時肯定和贊揚孩子的行為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主要來源于外界的認同和贊賞。孩子的某些行為如果得到了外界的肯定,他的自信心就會由此大增。所以,當孩子表現出一些良好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贊賞。孩子在獲得父母的認可后,也會更樂意、更自信地去做更多的事情,勇敢接受更多的挑戰,以獲得更多的肯定,其自卑心理也會逐漸被打敗。
3.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很多孩子之所以自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過高了,比如要求孩子次次考試都要全班第一、要求孩子鋼琴比賽拿大獎,等等。一旦孩子沒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就會遭到批評、指責。長此以往,孩子每做一件事,在潛意識中都會對自己做出否定:“我做得肯定不能讓媽媽滿意”“這次我估計還是考不好”,而這種自我否定又會加重孩子的焦慮。
要想讓孩子遠離自卑,父母就要客觀地看待孩子,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更不要奢求孩子能完美地做好每件事。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努力發現孩子在做一些事情過程中哪怕一點點的進步和一點點值得肯定的方面,從而一點點地增強他的自信心。我們這樣做就是要讓孩子懂得:做該做的事,并努力把它做好,這就是成功,也是對自己最好的肯定。
上一篇:狠點心,破除阻礙你成功的壞習慣
下一篇:直面內心,戰勝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