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處處都要學會隨機應變
成功不僅垂青有準備的人,更垂青于那些善于思考的人——過程是多種多樣的,可是結果常常能用成功或失敗來加以總結。
很多人都重視結果,忽視過程,其實過程往往與結果有必然的聯系,巧妙的過程常常是成功的必然。這就是思路的轉化!
下面是兩個引人深思的故事:
一個冰天雪地的夜晚,有兩個小和尚很快就要被凍僵了,生存本能的驅使,大師兄把一尊佛像砍了燒火御寒。
小師弟嚇得不得了:“師兄,你平時那么虔誠,拜佛、敬佛,很有佛心,今天為何對佛祖如此不敬?要遭報應的!”
大師兄坦然地說:“佛祖最喜歡的是純真和自然,最厭惡虛假的表面形式。一個人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覺,餓了要吃飯,這樣才能夠維持性命。這都是最真實、最自然、最急需解決的事情。拜佛修煉是修養心性,領悟佛理,而佛最講究的就是隨機,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迷信教條和形式?,F在這種情況,只有這樣做才符合佛的本意??!要是不這樣做,被佛理的常規所約束,只遵從佛像這個表面形式,寧愿餓死、凍死,誰來拜佛燒香呢?那才恰恰是違背了佛意!”
瞧,這是多么精妙的邏輯,多么靈活的思路,令人折服。死讀書不如不讀書,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有的員工之所以思維僵化,不是沒有知識,而是沒有能力,“本本主義”。工作中的情況是千變萬化的,沒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必然寸步難行。
一次,我們到荒山野嶺去游玩,一位名為楊俊階的老人給我們講了一個與上面這個故事類似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在一條山溝的旁邊,有一座很大的土地廟,廟里有一個木頭雕成的土地菩薩,足有2米多高。當地人說,這個土地菩薩經常顯靈。
一次,山洪暴發,人們平時一躍而過的山溝,一下子變成了一般人過不了的天塹。
這時,有一個很粗魯的人來到這里,沒法過去,他左看右看,就毫不猶豫地走到土地廟前,干凈利索地就把土地菩薩給搬了過去,架在山溝上。至高無上的菩薩變成了橋板,這個人輕輕松松地從菩薩的身上走過去了……
過了一會兒,來了一位謙謙君子,看到山溝上架著土地菩薩,心里立即感到不是滋味:哪一個大膽狂徒,居然對土地菩薩如此不敬……
這位謙謙君子馬上走過去,把菩薩輕輕地扶起來放到岸邊,很虔誠地彎下腰去撈了一些野草,蘸著流水把菩薩身上的泥土洗得干干凈凈,又重新放到原來的地方去……
這一切都被土地菩薩和一個小鬼看得清清楚楚。
小鬼對土地菩薩說:“一定要狠狠地懲罰那個對您大不敬的人,一定要好好地保佑那個對您尊敬的人?!?/p>
土地菩薩說:“正好相反!”
小鬼不理解,問:“為什么?”
土地菩薩說:“你想想,那個粗魯的人已經不相信菩薩了,你怎么去處罰他呢?那個謙謙君子既然相信菩薩,就應該再給我塑一個金身,怎么就這樣走了呢?我給他一個報應,我不是就有一個金身了嗎?”
上面這個故事多少有些禪意:作為一個佛教徒,信佛敬佛理所當然,在通常情況下,一定要保護好佛像,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墒翘厥馇闆r下,佛像也可以砍了御寒,目的是保住生命。毫無疑問,這個敢于燒菩薩的和尚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是一個隨機應變的成功者,如果當個員工,也是個好員工。一個人,只有生存下去,才能轉敗為勝,才能獲得成功。只有那些善于臨機處置的人,才能不斷進步。如果在任何情況下都唯恐打破壇壇罐罐,這種人永遠也不可能有脫穎而出的好運氣!
那個貪心的土地菩薩也是一個敢于打破常規的“人”。如果按照常規,那個粗魯的人是必須嚴加懲處的,而那個虔誠的謙謙君子是應該午到菩薩保佑的——那個小鬼就是這樣建議的,而土地菩薩就不一樣了,他敢于打破常規……想別人之不敢想,做別人之不敢做,一個新的思路不就這樣這樣出來了嗎?
上一篇:《埋頭苦干遠不如巧妙溝通》
下一篇:《多出點力氣,少耍些滑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