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仙來了:
巴納姆效應
筆仙是一種通過筆來和“筆仙”進行交流的招靈游戲。招靈成功后,可以問筆仙一切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多數玩家都信誓旦旦地說:“筆仙特別準!”
“老公,我見鬼了!”妻子閆娟下班回家,慌慌張張地對李毅說。
“長什么樣子?”李毅以為她在開玩笑。
閆娟認真地看著李毅:“下午,同事提議玩筆仙,我本來害怕不想玩,聽說玩筆仙會把‘臟東西’帶上來,但他們一直慫恿我,我就答應了。結果,我握著筆的手真的不由自主地動了起來,我們提問,筆也跟著回答了我們的問題。你說這是不是見鬼了?”
“那你覺得這鬼回答得準確嗎?”李毅問妻子。
“挺準的。”閆娟把那張紙拿出來,李毅看到上面在是和否上畫了幾個圈,閆娟還把同事們問的問題向李毅復述了一遍。
“真的,筆仙真是太神了!我當時也有問自己下半年的事業是否順利,然后它說‘是’,之后快下班的時候,老總就說要給我加薪呢!”閆娟興致勃勃地說。
李毅想了想,然后笑著問妻子:“如果它說‘否’,你想想下午還發生了什么事情?”
她想了一下說:“下午我的電腦壞了,文檔全丟了,我生了好大一會兒氣呢。”
“這就對了,”李毅告訴閆娟,“你依據筆仙的判斷來分析自己的事情,自然是從主觀出發,你有自我判斷的傾向,所以,也可以說筆仙就是你自己。”
世界上總會出現一些靈異現象,當我們在面對這種未知的現象時,許多人都愛賦予它更為神秘的組成因素。但是,有時候,事情可能并不是我們想的那么玄乎其玄。
那么,這個世上真的有筆仙嗎?如此“精準”的筆仙的回答又是怎么來的呢?
首先,筆仙真的存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是為什么閆娟的手臂又真的會像被筆仙驅使一樣地動起來而在紙上畫出圓圈呢?其實,這是一種生理和心理上的暗示。玩筆仙之前,他們會在心中默念,懇請筆仙快來,在這樣的暗示下,閆娟的心理活動就會促使手臂動起來,而且長時間保持一個握筆的姿勢不動,而在這種情況下,手臂也會不由自主地動起來。這就是閆娟為什么會以為是筆仙讓她在紙上畫出圓圈而不自知。至于那些問題,完全是一些模棱兩可的問題,而無論是哪種回答,僅憑借一個“是”或“否”來做判定,這種行為本身就有很大的主觀性。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認為籠統的、一般的,甚至是虛假的人格描述,能夠準確地揭示自己的特點。其實,這是因為人們總是無法客觀地看待自己,無法冷靜地對待外界的評價。這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巴納姆效應”在作怪。所謂的“巴納姆效應”是指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揭示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能使每個人都上當受騙。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靈異游戲,如筆仙,就正好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
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巴納姆效應”這種心理炸彈呢?
首先,培養一種敏銳的判斷力。很少有人天生就擁有明智和審慎的判斷力,要懂得收集和利用大量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對是非曲直進行判斷。只有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身邊的人和事,才能避免被“巴納姆效應”所左右。
然后,認識自己,面對自己。要了解自己的個性、能力,不忽視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也要認清自己的短處與不足。
上一篇:看,靈魂出竅了:角腦回與睡眠麻痹
下一篇:給自己放個假:心理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