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該動腦子的時候動感情
1
從前,有一個姑娘,生得很美,但職業不是很好,是南京釣魚巷的煙塵女子。
有一天,姑娘與一個前來尋歡的衙內一見鐘情,私訂終身。臨別之際,姑娘送給情郎一張自己的畫像,叮囑對方早日歸來迎娶。
這位衙內的父親是朝中權貴,家教甚嚴。他回家向父親磕頭請安的時候,不慎把畫像掉了出來。
怕老爹責罰,情急之下,撒謊說這是自己給父親物色的美女。
他父親一看照片,果然美貌,立刻派人去接。
一頂小轎便把姑娘從偏門抬進府宅,匆匆就入了洞房。
到揭蓋頭的時刻,姑娘才發現英俊年少的情郎,成了身材矮胖的糟老頭子。
豪門一入深似海,從此情郎是兒子。
姑娘不得不認命,一口氣給老頭生了五個孩子。
豪門畢竟是豪門,后來老頭死了,雖然有多房妻妾,姑娘還是分到了巨額財產:
銀圓26.4萬元、黃金20條、房屋100間。
銀圓26.4萬元是什么概念呢?
按當時市價,26萬銀圓可以買30棟上海的小洋樓。此外,還有金條和100間房屋,如果不出什么意外,這些錢一輩子都花不完。
姑娘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的,于是拼命揮霍,還到處投資。
投資出去的錢收益如何,一概不管,于是,到解放初期,姑娘一家人竟窮得連飯都吃不上,靠在北京街頭賣冰糖葫蘆艱難維生。
窮則思變。
1955年,北京向外地遷移無業人口。政府宣傳說,移民能分配住房,過好日子。
姑娘頭腦一熱就報了名。胸佩大紅花,移民到了大西北。
政府也沒有食言,給她分了兩間房,每月供應生活用品,姑娘終于可以吃上飽飯了。
好景不長,兩年后姑娘因為出身不好,供應全被取消了,生活越來越貧困。
1958年,全國實行人民公社“大鍋飯”制度,姑娘已經66歲了,體弱多病,天天扶著墻,邁著“三寸金蓮”,搖搖晃晃地去食堂吃飯。作為鄉間的傳奇人物,還得忍受眾人的圍觀。
一天,隊長發現她連續三天沒到食堂吃飯了,到她家中查看,目光所及一片破敗,玻璃窗全碎了,姑娘睡在塌了一半的土炕上,身下鋪著稻草,身上蓋著破棉被,大小便都在塌陷的炕里,慘不忍睹。
曾經坐擁千金,此時竟淪落至此。
錦衣玉食的豪門生活,恍如隔世。
1958年的最后一個夜晚,姑娘在貧病交加之中,走完了她66年的人生之旅。
姑娘死后一個月,一封信從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寄到當地,大意是,姑娘在民國期間存了6000元銀圓。
那會兒上海普通人家每人每月的生活費也就10元,6000元銀圓著實是一筆巨款!
又過了半年,另外一紙公函飄然而至:經查,原在南京某半條街的房屋,是姑娘的私產,后被日軍侵占,如今落實私產政策,通知姑娘本人去接收。
除去揮霍掉的財產不說,也不說這半條街的房產,僅銀行中的6000元銀圓的存款,也足以改變姑娘的境況了,她為什么一直不去取呢?
原因是,忘了!
她把這筆存款給忘了!
這位姑娘,就是袁世凱的六姨太葉蓁。
坐擁千金卻半生苦寒,一輩子一連串的烏龍事件,她生生地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地雞毛。
人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沒腦子。
葉蓁這一生,拿到手里的牌其實不算太壞,卻被她生生打成了敗局。她對生活沒有任何自己的思考和規劃,完全隨波逐流,最終淪為人生風雨中的一葉扁舟,朝不保夕,命運無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
前段時間,請朋友介紹一個有銷售經驗的人給我認識。
對方介紹了一位叫莉姐的中年女子,一起吃飯,我說,聽說您做過多年銷售,也做過團購,線上線下的經驗都很豐富,想請教一下……
話還沒說完,她就打斷我,語速飛快地說:“現在誰還做團購啊,我在做電商。”
“哦,是什么平臺?”我又問。
然后,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一頓飯她都在滔滔不絕地給我們灌輸著她的投資理念,宣傳這個所謂的平臺獲利頗豐,而且還是不勞而獲。
其實,沒聽她說幾句我就判斷出,她口中的這個投資模式是個騙局。
我問:“你們這個平臺的收益從何而來?”
她說不清楚。
本來想勸她一句,對于自己不懂的東西,無論看上去多美,也不要輕易嘗試。
但是看她那種急于給別人洗腦的狀態,還是三緘其口吧。
朋友很抱歉地說:“我真不知道她現在變成這樣……”
出于好奇,打聽了一下她的經歷。
離異,單親媽媽,北漂多年,早年踏踏實實做過銷售,也賺到過錢,但總想掙快錢,迅速改善生活質量,再加上認知能力有限,最終誤入了歧途。
有人會不解,為什么這些特別不靠譜的事兒,總能吸引那些明眼人飛蛾撲火?
像莉姐這類人,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年輕的時候,并非不努力,但是沒有做好人生規劃,也沒有什么理財意識,財務狀況一直不甚好。隨著年紀漸長,事業也沒有什么大的進展,愈發急于突破困境,在焦慮和困窘中,價值觀逐漸出現偏差。
騙子勾勒出的大餡餅,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根救命稻草。他們想抓住這根草,游向自由人生的彼岸。
人生的蝴蝶效應,有時并非是一念之差,而是一念又一念累積起的風暴。
3
有一個女性朋友,以前從事高薪的工作,但卻是個連續的月光族。現在辭職創業,并沒有多少啟動資金,目標也不是很明晰,導致工作和生活都磕磕絆絆。
一次聊天,我說她不擅做長遠規劃,話剛開頭,就遭到對方激烈反駁。她說她不喜歡說教,不喜歡被別人修正價值觀,說自己自由至上,不看重錢,說自己單身,還有資本任性,有資格選擇活法兒。
為自己做個人生規劃,不明白為什么在有些人眼里,與夢想、情懷、自由等是對立的?
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姑娘,那是幾千年才出一個的李太白!
過于脫離現實的自由,只能是一場海市蜃樓。
太多拿自由說事兒的人,問問自己,是懶惰,還是逃避?
有段時間,消失很久的歌手樸樹又出現在大眾視線里,他參加綜藝節目,說自己缺錢,人總是要吃飯的。
憑樸樹的聲名,如果他想賺大錢,即便久不在大眾視線里仍然有一百種方法。所以,我相信他確實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
但是,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這12年來,頭發越來越少,父母卻越來越老……
對于這些慢慢發生的事情,他用了一個詞——恐懼。
沒辦法,生活就是這么殘酷,你對它妥協,什么都不想做,最后它還是會逼得你毫無退路。
對于樸樹的粉絲來說,更希望看到的是那個永遠桀驁的少年,而不是現如今這個“愿你出走半生,歸來居然為錢”的樸樹。
我常常想,如果自己十年前就能有一個很好的人生計劃,好好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好好理財,生活應該會比現在好很多。
人生規劃要趁早!基本上,越早開始規劃,人生就會越從容,越自由。
當然,從現在開始也不晚,根據自己的情況,勾勒好未來的藍圖,然后安安靜靜地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終究會迎來生命中的高光時刻。
上一篇:別加戲,簡簡單單地做自己就好
下一篇:雙手托起121顆太陽雙手托起121顆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