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應邀到韓國大邱市啟明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半年,期間曾到大田市圓光佛教大學參加一場國際學術研究會,并發表論文,題目是“中國傳統文人的三種生命情調——以屈原、陶淵明、蘇東坡為例”。屈原是戰國時代楚懷王的大臣,忠貞愛國,卻被讒言所害,被二次放逐,最后投汨羅江而死。面對人生的苦難,屈原“認”了。陶淵明為彭澤令八十余日,因為不愿意巴結督郵,掛冠而去,隱居田園。面對人生的苦難,陶淵明“逃”了。蘇東坡是北宋才子,詩、詞、文、書法,皆稱大家,因為恃才,得罪當道,屢次被貶官,面對人生的苦難,蘇東坡“轉”了,當不了大官,轉行作大文學家。屈原、陶淵明、蘇東坡分別代表了中國文人的不同性格,各有其特色。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獨特的思想與行為,換言之,即為生命情調。西方心理學者榮格、弗洛伊德等人,對于成熟人格的特征及發展,都有很精辟的理論和見解,歸納而言,每個人都有本我、自我與超我。本我是人出生即有的原始欲望,是原始的自己。自我是指有意識本能的自己,懂得配合社會與生活環境而有所追求并做出調適。超我是人格的理想,屬于道德層面的價值判斷。每個人都有獨立性、連續性及統合性,偏執的人格、自我意識太強烈,不懂得尊重別人、關懷別人、體諒別人,缺少同情心與責任感,甚至有反社會、反傳統的暴力傾向。
一個人格成熟的人,能夠自我覺醒、自我激勵,而且能夠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人格成熟的人,能夠自我認知、自我管理及自我實現,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可靠且值得信賴。
生命的存在,自有意義與價值,人是理性的動物,每個人都有思考的能力,懂得生而為人應該要如何善待生命。一方面認識自己的能力及條件、一方面要學習自我管理,克制自己的欲望,最后才能實現自己的生命理想。新時代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戰亂、貧困,很多人從小養尊處優,太被驕縱,自私、利己,缺少同情、利他的心理,往往人格會有偏頗,不夠成熟。
成熟的人格,能夠自我警醒,所以能夠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人生有正確的目標,才不會誤入歧途;人生有正確的目標,才能夠集中精神、全心全力勇往邁進,發揮人生的價值。
成熟的人格,能夠自我惕厲,所以不會因為受到誘惑而放棄理想,也不會因為人性的懈怠而放棄努力。相反的,因為不斷地自我激勵而提升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
成熟的人格,最重要的是能夠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人是群居的動物,人與自己的家人、朋友、工作伙伴,甚至社會上的陌生人,都會有或親或疏的關系。中國古代有五倫之說,現代人加上群己關系,稱為六倫。不管是五倫或是六倫,都是泛指一切人際關系。人如何與別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人格成熟的人,心里有自己,還有別人,立身處事不會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還要設身處地,審己以度人。儒家講恕道,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人格成熟的人,都有道德勇氣,能夠有同情心與愛心,愿意付出和奉獻。
淡定的人是人格成熟的人,因為淡定的人處事做人,沉穩安定,不急促、不急切,舒緩自如,而且不虛張、不浮夸、不會驕傲自大,也不會自怨自嘆或是自暴自棄。淡定的人很有自信,不只可以自我認知,也可以自我管理,有安定的情緒而不會有異常的行為。
淡定的人有明確的人生信念,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另外,淡定的人也很篤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所以就不會逾越自己的能力而有太多的貪求。
人生的煩惱,往往因為欲求太多,超乎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超乎自己的能力而力有不逮,固然是一件難過的事,超乎自己的需求,也會帶來很多的煩惱。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智慧知道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不管是能力或需求,都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淡定的人就有這種智慧,知取舍、要求不多,平常心看待生命,而且知其所止,求得內心的平定。
淡定是人格的成熟,因為淡定的人能自我覺醒與自我激勵,有積極的生命態度。“淡定”的“淡”,不是冷淡而是平淡,冷淡是對人、對事的冷漠;平淡是對人、對事沉穩平和地看待,是淡中有味,而不是淡而無味。
“淡定”的“定”,不是不動而是穩定。不動是固著在一點定點,固定不變,沒有彈性,不能變化;穩定是追求平衡、均衡、不偏不倚,因勢利導,隨時可以機動調整,以求得最后的和諧安定。
淡定的人有成熟的性格,所以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能主動與人交往,能夠客觀而正常的表達情感,而且理性自制,誠實不自欺,有好的人緣。
上一篇:淡定是個性的通達
下一篇:淡定是人生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