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是坦然的態度。何謂坦然?簡單地說,就是內心平靜,沒有顧忌。一個人只有在心安理得、問心無愧的時候,才能坦然自在,不惑、不憂、不懼。孔子說:“知(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智者何以不惑?智者灼見事理,對天下的事物都能有明確的看法,能夠分辨是非、善惡、得失、禍福,了解做人處事的原理、原則,所以不會有疑惑。仁者何以不憂?仁者寬大為懷,宅心仁厚,善待別人,就算吃虧,也不會斤斤計較,與人為敵,所以不會有憂慮。勇者為什么不懼呢?勇者見義勇為,當仁不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雖千萬人吾往矣!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所以不會有懼怕。
人生有智慧,生命就不會有無力感。俗話說:“做事難,做人更難。”其實,做人并不難。淡定的人因為對人生有圓融的智慧,做人做事該怎么樣就怎么樣,不該怎么樣就不要怎么樣,不會驕傲自滿、氣勢凌人。委婉和諧、平易近人,能欣賞別人的優點,也能接納別人的缺點。
淡定的人有仁者的胸懷,就算被占了便宜,也不會太計較,了解天下事本來就有得有失,得失互見。何況人生是計較不完的,太多的計較只是跟自己過不去,自尋煩惱。人生已經有很多煩惱的事,不必再沒事找事,給自己增添麻煩。
淡定的人雖然看起來與世無爭,對個人的得與失、禍與福,不是很在意,但是對于應該做的事,仍然是擇善固執,奮勇向前。淡定的人并不是對人生失望、失落,只是不愿意激進、躁進,凡事順其自然,而對于行善,卻能熱心奉獻,無怨無悔。
淡定的人坦然面對生死。淡定的人對人生有豁達的態度,了解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我們向老天借的身體,遲早都要還回去。而且我們如果把人生當成一趟旅行,我們只買單程票而沒有買回程票,我們的親戚、朋友、父母、夫(妻)、兒女、同事、長官、部屬,都是有緣一起同坐一個班車的人。有人早上車,有人晚上車,有人和我們同時上車;早上車的人未必早下車,晚上車的人未必晚下車;同時上車的人,未必同時下車。如果把我們上車的地方,當作生命的起站,下車的地方當作生命的終點站,和我們同車的人,有的相聚的時間長,有的相聚的時間短。有聚有散,聚散無常。
人的生死,只是一個自然現象。人生百年,我們可以好好玩幾回生命游戲。老天給每個人一些生命游戲的籌碼,大部分的人能非常珍惜,慢慢地玩;有些人則放肆揮霍,很快就把籌碼玩完。如果把人生比喻為一盒200張的衛生紙,一天抽1張就可以用200天;一天抽2張,就只能用100天;一天抽4張,就只能用50天。老天給我們的生命游戲籌碼都差不多,我們要好好珍惜。
雖然人生早晚都要走到盡頭,但是有生之年,我們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淡定的人只是淡然面對生死,并沒有放棄生命存在的時候可以做的夢、可以圓的夢。正因為人生苦短,淡定的人不會匆匆路過,忽略身邊的風景。相反的,他會非常平穩踏實、優雅自得的享受生命的無常。
淡定的人坦然面對得失。人生如潮水,潮水有漲有跌,人生也是有得有失,淡定的人能夠用超然的態度看待得失的問題。近人馬寅初說:“得意淡然,失意坦然。”不管是得意或失意,都能用平常心去面對,所謂“得意事來,平淡視之;失意事來,平淡視之。”
為什么得意的事、失意的事都要用平常心去面對,因為有高峰就會有深谷,得與失是相對而不是絕對,何況小得之后也許有大失,小失之后也許有大得。人生的得與失,都是很難算計的,不必高興太早,也不必哀傷太早。
淡定的人也坦然面對禍福、成敗。因為淡定的人非常清楚所謂禍福成敗,也像得失一樣,互為因果,相輔相成。既然禍福、成敗也與得失一樣,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淡定的人就不會太執著、太拘泥于得失、禍福、成敗了。
一次的成功,不會是一輩子的成功;一次的失敗,也不會是一輩子的失敗。人生是永不止息的奮斗過程,我們不能一輩子緊抱著小學時候的獎狀,沾沾自喜,我們也不能因為一次考試失利或是情場失敗,就灰心喪志,一蹶不振。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只要心不死,人永遠活著,面對挫敗,不能放棄對生命的希望。淡定的人沉穩而有信心,一步一腳印,人在冬天而心存春天。天到最黑就會開始亮,天一定會亮。淡定的人就算處在逆境之中,也能非常肯定可以逆中求勝。
淡定的人坦然面對自己、面對別人。人字一長一短,每個人都有一些長處也有一些短處。淡定的人通情達理,不管是對待自己或是對待別人,都不會太嚴苛,一方面能善待自己,一方面能寬待別人。
蘇轍《快哉亭記》一文:“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內心的坦然是快樂的重要條件,能夠內心坦然,才能豁達開朗,當家做主,不受外物的驚擾。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能坦然面對自己、面對別人,面對得失,禍福、成敗、生死等關卡。坦然的態度是淡定之人的特質之一,不管是別人的贊美或誹謗,鼓勵或批評,都能坦然以對的人,必然是智者、仁者、勇者。
上一篇:淡定是內在的清明
下一篇:淡定是守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