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樂也能真樂起來:
身體也能作用于心理
許多心理學家一致認為,通過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可以間接改變他的情緒狀況。例如,我們常常逗眼淚汪汪的孩子說:“笑一笑呀。”結果孩子勉強地笑了笑之后,就真的開心起來了。行為的改變會導致一個人情緒的變化。心理學家艾克曼的最新實驗表明,一個人老是想象自己進入某種情境,感受某種情緒,結果這種情緒十有八九真會到來。一個故意裝做憤怒的實驗者,由于“角色”的影響,他的心搏率和體溫會上升。
暖兮是一個容易憂傷的女孩,她的氣質也像大多數宋詞一樣,充滿了憂郁。那些美麗的哀愁總是在她的臉上揮之不去。男友的幾句無心之話會讓她難受很久,領導稍稍變化的臉色她都能迅速捕捉到,幾乎每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都會在她的心中盤踞很久。長期的抑郁,使她自己都覺得喘不過氣來,人也漸漸地憔悴下去。
有一天,她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但是看著鏡子里那張無精打采的臉,她拿自己沒辦法了。她打電話問朋友如何才能快樂一些,如何才能容光煥發?朋友告訴她:“假裝快樂,你就會很快樂。”于是她照做了。在那個會議的談判過程中,她談笑風生,笑容可掬,成功地爭取到了新的合同。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天性憂郁,整日為那些瑣碎的小事傷感。卡耐基說:“假裝快樂,你就會真的快樂。”當我們嘗到苦澀,笑不出來的時候,咧開嘴,給別人一個微笑,我們同樣也會收到無數個微笑。當整個世界都對著我們笑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快樂呢?
所以,假裝快樂就成了一種快速調整情緒的方法,雖然治標不治本,但的確有效。漢斯·威辛吉教授認為:“你不能只坐在那里,等待快樂的感覺出現;反之,你應該站起來,開始學習快樂的人的動作和談吐。假裝快樂不能在30天內把一個內向的人變成一個外向的人,卻是邁向正確方向的第一步。”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身體和心理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整體。某種情緒會引發相應的肢體語言,比如憤怒時,會握緊拳頭,呼吸急促。然而,肢體語言的改變同樣也會導致情緒的變化。比如當我們強迫自己做微笑動作的時候,我們也會發現內心開始涌動歡喜,所以假裝快樂,我們就會真的快樂起來,這就是身心互動原理。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試著以一種快樂的方式去生活,比如,用充滿了喜悅感的方式走路,表現得輕快活潑,抬頭挺胸,步伐輕盈,還可以暗示自己路邊的人總有讓人欣賞的優點。同時,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也可以讓自己的語調更有變化性,無論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有意識地多使用一些肯定意義的言辭。
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微笑。這個笑不能是“假笑”,因為這很有可能讓你變成“面癱怪”。就像假奶粉、假藥、假幣一樣,“假”的東西無法給人篤定的真實感和信任感。所以,我們最好讓微笑和快樂的想法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
上一篇:“你愛我哪一點”:喜歡一個人需要理由
下一篇:“特價”哪里特別:警惕銷售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