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禮為先。中華禮儀源遠流長,其中餐飲禮儀占有重要比重。因為,自古至今,飲宴作為融通感情、交流信息、促進商貿、傳播文化、化解矛盾的常規手段,早已超越其本身的溫飽層面的物理意義,而上升到傳情達意的社交層面的化學意義。所以,其間涉及的林林總總的細節也隨之變成一個個象征,詮釋著各種飽含深意的信號。
帶有極強社交色彩的宴會,最重要的三個元素是怎么吃、怎么說和怎么坐。《禮記》中稱“天地位焉”,說的就是天地萬物各司其職、各據其位,馬虎不得。幼兒園時代開始朗誦的歌謠也在講“排座座,吃果果”,強調的依然是座次的重要性,所以,“排座次”,是中國飲食禮儀鏈條中的第一環。
盡管由于桌具演進,今天宴會座次排法與歷代有所變化,但總的四項基本原則始終一以貫之,即居中為上,以左為上,面門為上,以遠為上。
當下宴席多為圓桌,正對大門的位置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見圖)。如果是八仙桌,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后由首席左邊開列為2、4、6、8,右邊為3、5、7(見圖)。家宴的位置按照輩分排列,首席為輩分最高者,末席為輩分最低者。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中國禮儀以左為上,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但國際慣例恰恰相反,是右高左低,并且各桌就餐者宜為雙數。如果宴會規模龐大,則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為2、4、6席,右邊依次為3、5、7 席(見圖),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上一篇:出入境時,你代表的是中國
下一篇:商務宴請有什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