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利是圖會讓人作出錯誤的選擇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寥寥數語,將人性中最本質的唯利是圖之相揭露出來,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表達就是“無利不起三分早”,“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其實,追求自身利益是每一個人的本性,也是每一個人為了生存所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但是,不擇手段地獲取財富卻是為人們所不齒的,它會讓人作出錯誤的選擇。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一味追求利益、唯利是圖的人卻是受人鄙夷的。因為唯利是圖容易讓自己陷入誤區,作出錯誤的選擇,甚至為了利益而不惜做出傷害別人的事,使自己的世界一片黯淡,道路越走越窄。
在動物王國里,狐貍和狼一直為了更高的職位與權力而明爭暗斗。但是狼要更加幸運些,它得到了提升,而狐貍卻依然停留在原位。
狐貍絞盡腦汁想把狼搞垮,終于,讓它想出了一條計策。
狐貍故意去探望狼,非常誠懇地對狼說:“兄弟,過去我有對不住你的地方,你大人有大量,就多多包涵吧。”
狼見狐貍前來登門認錯,心里就越發得意起來,還刻意擺出一副很能容人的態度,將手一揮,說:“沒有關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現在我們應該團結一致向前看。”
狐貍和狼于是“和平”地坐下來傾心長談,狐貍還積極地為狼出謀劃策,臨走的時候還給狼留下一點小禮物。狼毫不客氣地收下了。
后來,狐貍每過一段時間就來找狼,每次都不忘帶一份不輕不重的禮品,狼也漸漸的習以為常了。
有一天,狐貍對狼說:“兄弟,現在羊正在與豬爭奪一塊草地,羊和我的關系很好,你看可不可以幫忙說句話?”
對于這件事,狼早就知道,覺得也不是什么大事,舉手之勞而已,就幫狐貍辦了,事后,狐貍又帶了一大堆禮物來感謝狼。
從此以后,狼利用職務之便為狐貍辦了很多事,當然狐貍每次都會給狼送越來越多的禮品,狼甚至開始對狐貍的禮物產生期待。
直到后來有一次,狐貍求狼辦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并承諾事成之后必有重謝。狼經不住利益的誘惑,終于答應下來,但也因為這次危險的事情而東窗事發,它的余生只能在獄中度過了。待它下臺后,狐貍如愿以償地替代了狼的位置。
從狼的例子可以看出,欲望不是突然產生的,它是一點一滴地增長的,一旦讓它瘋長,便可以吞噬我們的情感、理智,甚至是一切。就是因為狼唯利是圖,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原則,才會中了狐貍的圈套,以致最后慘淡收場。
從本質上說,金錢僅僅是一個工具,但是當它搖身一變而成為目的時,人們就會變得唯利是圖,而苦難也就因此降臨了。一旦人性中的貪婪被強烈地激發出來,就會把金錢當成自己的目的,也就開始牢牢地被金錢、利益所控制。“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正是說明了唯利是圖的人不會有什么好的下場。
當然,我們的生活中也并非總是充斥著唯利是圖的追逐利益者,也會有那些懂得生活真諦的智者,如下例中的這個人。
在海邊,有幾個人在岸邊釣魚,而旁邊有不少游客在欣賞美景。這時,一名垂釣者把魚竿一揚,釣上一條很大的魚,約有3尺長,這條魚落在地上依然翻騰不止。令人奇怪的是,垂釣者卻摁著大魚,解下魚嘴里的漁鉤,將大魚投進了海里。
周圍觀看的人們響起了一陣驚嘆聲,難道釣到這么大的魚還不能讓他滿足嗎?這個垂釣者的雄心可真夠大的。
就在圍觀者驚詫之時,垂釣者的魚竿又是一揚,這次釣上來的魚也不小,足有2尺長,但垂釣者還是把魚丟進了海里。
第三次,當魚竿再次揚起時,這次釣線末端鉤著一條不足1尺的小魚,圍觀的人們以為這條小魚也定會被扔進大海,沒想到垂釣者卻將魚解下,小心翼翼地放進自己的木桶里。
圍觀的人看得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就開口問垂釣者:“你為什么舍大而留小呢?”而垂釣者的回答也很妙,他說:“哦,因為我家里的盤子最大的不過1尺長,太大的魚帶回去,盤子盛不下。”
道理就是這么簡單,欲望永遠都不會滿足,不停地誘惑著我們去追逐物欲和金錢,讓我們變得唯利是圖。因此,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知足常樂,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像上例的這個垂釣者一樣,他懂得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只追求利益的大小。
要知道,唯利是圖會讓我們作出錯誤的選擇,只有懂得知足才能不一味地追求利益,令自己變得面目可憎。但是,要想完完全全地獲得知足之心,沒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不過有六個關鍵的要素能夠幫助我們學會知足。
1.心懷感激
一個沒有感激之心的人是不能獲得知足的。而懂得感激的人則知道看重他們生活中擁有的東西,而不是他們缺少的。如果你想知道我們應當表示感激什么,那么就開始寫一個單子吧,將你生活中所有美好事物都列上。開始這個練習,它毋庸置疑會將你的注意力重新轉移到你已經擁有的美好事物上,讓你看到生活中好的一面,而不是光盯著那些利益。
2.控制你的心態
一個唯利是圖的人常常會陷入到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我要是得到了……那我就開心了。”卻沒有去試著控制自己的欲望。請記住,幸福并不依賴于對任何財富的獲取,而僅僅在于你決定怎樣開心的生活,這也許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
3.改變總是通過獲取來滿足你不滿之心的習慣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要消除心中的不滿就要去購買看起來導致這種不滿的物品。但我們很少花精力去尋找這種不滿的根本原因。對你的行頭不滿意?去買新的衣服。對你的車不滿意?去買個新的。這樣容易導致我們一味地追求利益,唯利是圖,令我們陷入了通過簡單的花更多的錢來滿足不滿之心的習慣。但實際上,物質財富永遠也不能完全滿足你內心的所有欲望。所以,下一次當你意識到在你生活中出現不滿的情緒時,請拒絕用這樣的壞習慣,仔細思考自己為什么缺少某樣東西會導致不滿。只有在你有意地打破這個習慣以后,我們才會懂得真的知足。
4.停止和別人進行比較
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人顯得比你要好而且看起來生活的更完美,所以,將你的生活和其他某個人進行比較總是會導致不滿。尤其是,我們還總是喜歡將自己最糟糕的一面與我們對別人最好的假設進行比較,其實他們的生活從來都不是我們想象出來的那般完美。要時刻提醒自己,你是唯一的,也是特別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你那樣的生活一直都是不錯的。
5.幫助別人
從幫助別人中獲取快樂,和別人分享你的智慧、時間和金錢,你會發現以前自己孜孜以求的利益顯得不再那么重要,自己也變得滿足了。這種經歷會讓你對你所擁有的,你是怎樣的人,你又能給別人提供什么這些問題有一個更好的審視和欣賞。
6.要滿足于你已有的
知足并不是自滿,我們仍然要一直學習、成長,或者去探索。我們可以為我們的人格和成就感到自豪,但永遠都不要太自得,以為不需要再提高了。因為你一旦停止成長,就將開始走向死亡。
綜上所述,唯利是圖很容易令我們喪失理智,作出錯誤的判斷和選擇,所以,我們要學會知足,弄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么,而非一味地追求利益。
上一篇:嘮叨是影響家庭幸福的最大隱患
下一篇:天下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朋友沒有絕對的情投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