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一百年,五大洲之間的交往僅僅依靠車載船渡,緩慢和閉塞嚴重影響著各種文化交融、滲透的速度;今天,世界已成地球村,漂洋過海夕發朝至,涉外交往像與鄰居打招呼一般平常。恰如外交無小事一樣,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不管是商務還是旅游,一旦進入涉外場合,那么,每個人的每一句話、每個動作都代表著中國人的素質和形象,為了不給素有禮儀之邦的中國抹黑減分,任何一位中國公民都有義務提高修養,注重禮儀,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從報紙上連篇累牘的旅游廣告就不難覺出出境游的熱度。隨著中國人旅游目的地國的不斷增加,五大洲都留下了中國人的足跡。井噴般的出境游大潮引出了不少微詞,這種微詞不是來自中國游客的人數,而是緣起中國游客的素質。一位美國華人導游曾經總結過中國人出國考察常犯的“七宗罪”:不愿付小費、升他國國旗唱他國國歌時不夠嚴肅、不懂女士優先、占用他人休息時間、著裝不注意場合、隨便抱摸小孩、不懂西餐禮儀。
上述“七宗罪”出自考察團,屬集體行為,無獨有偶,有業內人士對組團出行的散客團在境外的欠妥表現(屬個人行為)也概括出七種陋習:臟——比如在公園內當眾脫鞋搔癢,引人恥笑;吵——個別中國游客在飛機、車船、餐廳內高聲談笑,甚至入住酒店后也大開房門,肆意喧嘩;搶——不守規則、不講秩序似乎是國人通病,在航班上爭搶行李箱,上車時爭搶座位,好似萬般皆下品,唯有搶字高;粗——個別中國游客缺少對他人起碼的尊重及公共場所的基本禮儀。最典型者莫過隨地吐痰和吸煙;俗——有些中國游客收入早與國際接軌,但禮儀遠遠未及接軌,一些陋習遠渡重洋帶至國外,令人側目,比如在豪華酒樓就餐,大聲催促上菜,雙腿隨便搭至椅子上,甚至將鞋脫掉盤腿而坐,引得旁人詢問“他們為什么如此缺乏教養”;窘——著裝無視場合,有人西裝革履蹲在街頭歇腳,有人身穿睡衣在酒店大堂招搖過市,穿得不好無人責怪,但穿得失當自然受人非議;潑——個別游客在境外遇到糾紛時,火氣沖天,擺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勢,絲毫沒有憑借法律維權或解難的意識。
這兩大人群的不妥行為概括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中國人出境時的“大眾病”和“多發病”,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一位彬彬有禮、受人尊敬的出訪者,請時刻記住,在踏出海關的一剎那,你的名字就叫中國。
有必要在此再贅述一遍出入境的基本禮儀。
在任何地方觀光時,都要愛護一切公共建筑、文物古跡乃至花草樹木,遵守游客提示內容,不許拍照的不要拍照,不能觸摸的不要觸摸,更不能慣性使然,看見一處標志性建筑,就寫上“到此一游”。隨地吐痰、亂扔雜物是中國游客頑癥,勿以善小而不為,素質和禮儀,不單指的是燕尾服和交響樂,更多的體現就是生活中這種再小不過的舉止。
辦理出境手續時,因為各國對于禁帶物品的規定千差萬別,因公出國(境)和因私出國(境)的規定也不盡相同,所以一定在單位有關部門或旅行社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備齊衛生檢疫黃皮書(即國際預防接種證書)、物品申報單、入境登記卡(有時在飛機上填寫)、有效護照等所需材料。
上一篇:公共場合,萬一遲到了怎么辦
下一篇:吃飯座位如何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