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的由來
【點睛之筆】
門神是中國道教所信仰的守衛(wèi)門戶的神靈,過去人們都將其神像貼在門上,希望以此來驅(qū)邪避鬼,保衛(wèi)家宅。
【經(jīng)典解讀】
門神信仰早在周代就已形成,但那時門神并沒有姓名。漢代時,出現(xiàn)了三位門神,他們是成慶、神荼(tú)和郁壘。發(fā)展到唐代時,秦瓊和尉遲恭便成了門神。
秦瓊和尉遲恭本為唐初大將,關于他們兩個成為門神有一個傳說。秦王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發(fā)動了“宣武門之變”,殺死了他的兩位兄弟。李世民登基之后,時常做惡夢,夢見自己的兩個兄弟化作惡鬼來向他索命,他因此終日心神不安。李世民當時有兩員得力干將,一個是每戰(zhàn)必勝的秦瓊,另一個是勇猛無比的尉遲恭。這兩位將軍自愿為皇帝戎裝守門,李世民這才放下心來。可是,他們兩個只要一離開,李世民就會立刻犯病。大臣魏徵就讓畫匠把秦瓊和尉遲恭的像畫下來,貼在門上,從此以后,李世民就再也不做惡夢了。
此法傳到民間,秦瓊和尉遲恭便成了門神,每逢過年老百姓都要將他倆的畫像貼到大門上,這個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上一篇:國學《門當與戶對》賞析
下一篇:國學《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