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 夔(kuí)
367 夔(kuí)
【尋根溯源】
夔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堯舜時期有樂官名夔,能通五音,以樂詩教化百姓,其子孫以先祖名為氏,稱夔姓。二是源自羋姓,以國名為姓。春秋時,楚國國君熊摯的后代受封于夔城(今湖北秭歸),建立了夔國。后來熊摯的子孫立有戰(zhàn)功,楚王升夔國為子國,這便是歷史上的夔子國,今秭歸縣香溪鎮(zhèn)古名夔子城。后被楚所滅,其國人以夔為氏。
【變遷分布】
早期在江淮之間活動。漢唐時期,在陜西擴(kuò)展,并以京兆郡(今陜西西安)為郡望。夔姓為罕見姓氏,僅知廣西鐘山有此姓分布。
【名人薈萃】
夔安:后趙丞相。南北朝時期后趙太祖武帝石虎手下丞相,他聰敏而才能卓越,十分賢明,不僅在行政事務(wù)上卓有見地,將后趙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軍事指揮上也獨樹一幟。
夔信:明代學(xué)者。官雩都令,考核政績時,被列為第一。
上一篇:百家姓《越(yuè)》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隆(lóng)》姓起源